第A29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所谓爱情
汪家果铺
那支钢笔
什袭而藏的阳光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汪家果铺

□孙方友

汪家果铺在十字街朝北一箭地,四间门面房,中间是过道,后面有较阔的院子,盖有筒房,搭有敞棚,几乎罩严了大半个院子。敞棚里码着木制果盆,一排一排的,很有气势。做果子月饼的几条大案子连在一起,通一个长。靠街的门头上方是一块民国年间 陈州城著名书法家段正则写的匾额:汪家果铺。字体苍劲,虽然已不太清晰,灰濛濛地透着历史的烟尘,但一看就知是老字号。

汪家是湖北孝感人。一开始,他们祖上来镇上做麻糖生意。孝感麻糖是名吃,来到小镇上颇受欢迎。他们先是在街上摆摊儿,后来就租下房子,扩大了经营,不单只做麻糖,也试着做果子和点心。因为他们会用麦芽熬制糖稀,所以就研制出了一种果品“梅豆角儿”。梅豆角儿外形像梅豆,制作时如包饺子般将糖稀灌到里边。外皮儿是用油、面、白糖掺和而成,通过烘烤后外焦内软,味道绵长,很受众人青睐。再后来,他们就将小块麻糖、梅豆角儿、点心与其他花样儿果品装盒包装,朝外批发兼零售。豫东一带娶妻嫁女都需要“走礼”,而“走礼”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封果子”,少则几十封,多则几百封。女方受礼后,要给亲戚邻居家送果子,目的是宣告要嫁女了,好期已定,让随礼者准备礼钱“添箱”。所以豫东一带就称这种“礼果”为“高价果子”。

当初汪家掌柜为打出招牌,将果盒子封得很满。旧时的传统秤皆是16两,他就先将果品顶斤装。别家果铺多是连纸带盒什么的够一斤,而汪家的果封都将包装除外,如果你连果带盒一齐试秤,保证秤秤多一两。别小看这“一两”,就等于是无形广告,很快就传遍颍河两岸。再加上汪家果子有特色,销路很快打开,每天能卖上千斤。春节前后,娶媳嫁女的多,有时候能日销上万斤。这一下,汪家很快就成了小镇富户。

除去做果子,每到中秋节前,汪家还做月饼。汪家月饼也用料足,面精料细不说,里面的核桃仁、青红丝、桂花油、冰糖全是从周口进料。月饼模子是特制的,也是足斤,上面刻着反字“汪家月饼”,磕出来正好是美丽的图案。每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月,几十个模子磕月饼的声响能传老远。烤炉在筒子房里,下面是炭火。烤锅又圆又大,平底。上面的铁锅盖用铁链子吊着,有人喊上炉,吊盖挪开,相公们用木盒子从作坊中端出月饼,放进烤锅,一锅能出几十斤。几台烤炉同时开火,烤出的甜香在十字街的上空飘荡,令人垂涎欲滴。

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汪家果铺被联营到了镇供销社,汪记果子、月饼也更名为“颍河供销食品厂”。从此,这个百年老字号也便在家乡的那个小镇上消失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