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仅剩四场联盟活动,快“抢”啊
新闻发言人不该轻视新闻
为何收“过头税”
谁该过“紧日子”
媒体评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何收“过头税”
谁该过“紧日子”

为何收“过头税”

谁该过“紧日子”

“今年收了明年的税”可以想象吗?但这是现实。据10月23日《潇湘晨报》报道,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曾一路高歌猛进的财政收入也转入低速增长轨道。一些地方土地财政能力逐步丧失,对企业征税、罚款就加大了力度,以开辟新“财源”。浙商投资研究会副会长蔡骅说,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没有利润,但是税务局的办案、征税力度比以前更强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些地方开始向企业征收“过头税”。

“过头税”征收不能是笔糊涂账

尽管国税总局和财政部频繁表态:坚决不收“过头税”,但具体到现实中,“过头税”已让不少企业不堪重负。报道中杭州杭派女装商会秘书长孟平说:“当财政局的一位领导来收‘过头税’时,对我说‘兄弟帮忙’,你说,我能怎么办?”面对“过头税”的征收,在强势的权力面前,商家和企业苦不堪言却束手无策。

不仅如此,从报道中可知,为千方百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各种名义的“收费”也大有抬头之势。比如在温州,今年以来当地市民明显感觉汽车交通罚款多得“离谱”,“停在规定范围内的车子,哪怕轮子擦着边伸出一点点就被罚了几百块”。

现在的问题是,正像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给出的提醒,根据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未来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集中偿还期。“一方面政府需要还钱,另一方面收入又减少,不管是展期还是银行贷款,政府对平台贷款是控制的,几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大环境下,相关方面又该动用哪些举措,遏制“过头税”的征收呢?

说到底,“过头税”的征收绝对不能是笔糊涂账,不能放任这种乱作为。面对“乱收费”和“过头税”的抬头,相关方面给出的不应仅是“坚决不收”的表态,更要有卓有成效的实际行动。比如应该建立起流畅、便捷的问题反馈渠道,让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和“过头税”都能进入有效监管的视野,该制止必须制止,该惩戒必须惩戒。赵若昀

收“过头税”与“紧日子”

根据财政部刚刚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完成77410.08亿元,同比增长仅8.6%,比去年同期回落18.8个百分点。这个态势延续了上半年的状况。据相关资料,上半年连最富庶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财政收入增幅也已从去年的20%~30%,回落到10%以内。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增速下滑、财政吃紧的情况。

如此态势,很可能要持续不短的时间。外部经济环境并不见好转,内生性经济增长由于结构性制约短期也难以依赖,诸多不利条件决定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财政收入下滑恐怕要维持一段时间。去年年底,国资委就提醒央企要做好3~5年度难关、过寒冬的准备;今年6月份,国资委再次发出预警。就在前天,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其微博上甚至直言:经济寒冬远未到来!一句话:紧日子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各级政府,都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必要准备。

“紧日子”谁都不愿过,这是人性使然。正如同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一时也无法接受、习惯增速下滑的现实。但是,愿不愿意过“紧日子”是一回事,而在我们当前的社会治理结构下,最为要害的其实是:谁有能力自己不过“紧日子”而让别人过“紧日子”。

在经济面临寒冬之时,官与民、政府与企业本应抱团取暖共度难关,但行政权得不到必要制衡,所谓的同舟共济注定成为有权一方对无权一方的合法伤害。道理无他,自利使然。如果没有必要约束,公权一定能将人性之恶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徐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