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访中原分选区第一名,新晋西泠社员逯国平——
这种“海选人才”模式在艺术圈得到普遍认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海内外11000多件作品中选出10名作者进入决选
通过诗、书、画、印和理论等考试最终确定4名新入社员
这种“海选人才”模式在艺术圈得到普遍认可
西泠印社增设中原分选区
河南篆刻艺术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周斌篆刻作品▼

从海内外11000多件作品中选出10名作者进入决选

通过诗、书、画、印和理论等考试最终确定4名新入社员

西泠印社增设中原分选区

河南篆刻艺术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西泠印社吸纳新社员已经形成了三种特定的方式:特邀入社、选拔入社和常规发展入社即联名推荐入社三种方式。2012年度推荐入社新社员共15名,其中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美术馆外联部主任周斌票数最高,位列第一。

今年,西泠印社依旧延续“百年西泠”大型系列活动主题,面向海内外篆刻书画爱好者举办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以分赛区选拔、集中评审的方式,利用近年海选等活动形成的专业网络,更大范围地集聚和调动各方资源,在海内外设立了12大分选区接收来稿。11月3日,从海内外11000多件作品、2000余名报名者中层层遴选出的10名作者,经评委会通过诗、书、画、印和理论等考试选拔,最终确定了4名新入社员。中原分选区第一名、我省的逯国平荣列其中。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通过选拔入社这种途径吸收新社员,规范、公开、科学,又突出了对吸收中青年社员的严格的要求,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另外,经过几年的提倡,博通兼能的价值观在艺术圈里也得到了普遍认同。

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说,西泠印社不同于书协、美协,在各地没有延伸机构,只能创造性地突破自身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资源来共同开展艺术选拔活动。如今,这种依托各地艺术团体开展的“海选人才”模式已经初见成效。“这次参赛者的整体水平就足以证明。”李刚田说,印象中,逯国平是一个优秀、勤奋的年轻人,其北漂多年,在生存的压力下不减对艺术的执著。记者 苏瑜

专访西泠印社中原分选区组委会主任许雄志——

中原分选区的增设推动河南篆刻艺术发展

“河南省入围前十的除了逯国平,还有顾建全。遗憾的是,在现场测试中,顾建全分数排名第六,而与西泠印社失之交臂。”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中原分选区组委会主任许雄志介绍说。目前西泠印社的社员,除去移居外地的,河南省共占六位。

“西泠印社选拔社员是近两届才增设中原分选区。上一届考核选拔入社的有河南商丘的张永乐。能进入西泠印社的,都是全能型艺术家。”许雄志说,所谓中原分选区,其实就是河南,因为华北、华南、华东、华西等已经基本把河南周边的省市都包括了。

“中原分选区的增设,一方面表明河南篆刻艺术在全国已经占有比较重要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对河南篆刻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许雄志回顾了河南篆刻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第一届篆刻艺术展召开,投稿只有几十件,一天只有几个人来看。10年前举办的第二届,作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第三届充其量也是“入门级”的,与河南省书画大省的地位极不相配。让人欣慰的是刚刚举办的第四届。

“通过层层选拔和无记名投票,最终评选出前20名,展出作品共123件。可以说,此次能参展的作品比往届获奖作品的质量都高。”许雄志说,这一届全面反映出河南印坛最新创作成果。中原印人远绍秦汉,旁搜明清,关注当代,在展现与中原书风相契合的质朴、博大、雄浑之美的同时,也不乏精致与丰富。

“今天的河南篆刻充满锐气和激情,将艺术探索的触角伸向比以往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一些知名作者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同时不断探求;而一批20多岁的新作者涌现出来,更是为河南印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显示了河南篆刻新生代作者群体的崛起。”

专访2012年度推荐入社得票最高者周斌——

合“古质”与“我意”为一体

风格是性情的自然流露

作为此次推荐入社得票最高者周斌,现在供职于河南省美术馆。他1967年出生于信阳固始县,那里是被中国书协正式命名的“中国书法之乡”,出过很多优秀的书法家。受浓厚艺术氛围的影响,周斌自幼就喜爱书法。最初从唐楷入手,后转向秦篆汉隶、楚简帛书、西周金文等高古书法中吸取艺术营养,并将各种艺术风格融会贯通。他的楚帛篆书,结体自然,用笔生辣,追求稚拙野逸的趣味。他的书法篆刻作品连续20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并在第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获奖,让很多同行“羡慕嫉妒恨”。

在书法界,周斌是个“年轻的老人”,因为1990年23岁的他就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后来在名师的点拨下,周斌调整了主攻方向,并很快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周斌说,艺术创作中的风格不是刻意的行为,而是性情的自然流露。“这得益于生我养我的中原大地。对中原文化的耳濡目染使我具备了对淳厚、质朴、雄浑等意象的亲和力和领悟力。”

楚篆书滋养着印风

书法之外,周斌长于篆刻。初学篆刻,他从战国小玺入手,并广泛涉猎秦砖汉印以及宋元人的作品,后来,他进一步借鉴明清和近现代诸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作品都对他产生过影响。周斌尽管在临摹古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他“学古而不泥于古”。他对楚篆书的研究,深深滋养着他的印风。

创作上,他将书法与篆刻巧妙融合,他的篆刻作品线条流畅深厚,章法平中见奇,取众家之法,以个性化之,新颖多变且端庄大气。他以金文删繁就简,取楚帛书纵横气势,合“古质”与“我意”为一体,读之令人生出“大江东去”般的豪迈。周斌喜欢听刀笔在印石头上刻削的声音,他说:“那声音是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20130 2012-11-14 00:00:00 三 这种“海选人才”模式在艺术圈得到普遍认可KeywordPh西泠印社增设中原分选区
河南篆刻艺术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海内外11000多件作品中选出10名作者进入决选
通过诗、书、画、印和理论等考试最终确定4名新入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