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5岁的李勇涛(化名)患精神疾病到今年已有12年了,因为家庭极度贫困,他的病情曾经多次反复无法痊愈,而如今,他的病情已经趋于稳定。“幸亏有了这个项目,帮了俺们的大忙。也许再过两三年,他就可以停药了,到时候能够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再娶个媳妇,这就是俺最大的心愿。”他61岁的老父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家住荥阳市农村的老冯最近很烦恼,就在不久前,他的两个女儿同时被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这对原本就不富裕、只能靠务农为生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这么高的医疗费,俺们家真是无法承受,幸亏有了这个慈善项目。”说起这事,老冯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激。 对这两个家庭起到帮助的,正是由郑州慈善总会、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呵护心灵·一路同行”慈善项目,对于每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5000元的救助,陆续救助了一大批像李勇涛、老冯这样来自我市的家庭贫困患者,使他们走出了暂时的困境。 在受救助的贫困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已经得到有效救治,甚至有的患者已基本痊愈,那么他们的病情现在恢复得怎样?昨日,郑州慈善总会周周行工作小组和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行,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前往荥阳对接受救助的两个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了病情回访。记者 裴蕾 A “病情只要再巩固下,我就想出去工作” “病情只要再巩固下,我就想出去工作,减轻点俺爸的负担。”在自家门前,李勇涛(化名)老远就和父亲一起迎接周周行工作小组人员的到来,他高兴地对记者说。 眼前的李勇涛看起来和正常人几乎没什么区别,显得比较安静,甚至有些腼腆,但言谈举止非常得体。虽然家中现在只有父子二人,但拾掇得非常干净整洁。 李勇涛今年35岁,患有精神病12年,来自荥阳市乔楼镇一个小村庄。就在他23岁那年,母亲因病离世,从此和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在村里的工厂打工,工作和思想压力都太大,勇涛最终精神失常,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此后,父亲带着他曾多次到荥阳、新乡等地的医院治疗,但终因医疗费用吃不消而几度放弃。2011年,他在郑州慈善总会慈善项目的救助下,经过一个半月在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内的治疗,目前病情已基本稳定。 “当时医药费一共6000多元,新农合报销了一点,剩余都是咱慈善救助的,俺们基本没有花一分钱。”说起当时治疗中的情形,勇涛的父亲一脸感激之情。 “现在,勇涛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接下来只要维持治疗,2到3年内就可以痊愈。”随同前往的市第八人民医院防治科科长杨勇超说。 “以前他发病时会经常砸东西、摔东西,有时候控制不住连俺都打。现在主要靠药物治疗,恢复得真是好多了,基本和正常人一样了。虽然一个月药费得600多元,但无论再难,我们卖粮食也不会放弃治疗。”勇涛的父亲充满希望地表示。 B “不管怎样也要把俺俩闺女的病治好” 老冯也同样来自荥阳市乔楼镇一个偏僻的村庄,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已经20多年,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享受农村低保。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已经50多岁的老冯在村附近的一个工厂里工作,靠出卖劳力生活。日子虽然苦,但一家能维持温饱。大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小女儿也都快20岁了。在外人看来,拥有3个女儿的这个家本是快乐幸福的,可这个冬天,老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来,就在不久前,两个小女儿突然同时发病,到医院检查后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让这个弱不禁风的家庭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她们姐妹俩现在都已被纳入‘呵护心灵·一路同行’慈善项目的救助范围,通过救治目前情况比较稳定,不过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杨勇超介绍说。 “不管怎样,先紧着孩子治,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治好。谢谢你们的爱心,谢谢……谢谢……”说着充满感激的话,老冯的眼里一直泛着泪光。 C 了解一下慈善项目 据介绍,由郑州慈善总会、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呵护心灵·一路同行”项目自2011年1月启动,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救助700多名贫困精神病患者,主要针对郑州市户籍的低收入家庭中重型精神病患者或者六大类精神病患者进行救治。 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中,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到市第八人民医院申请救助。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