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拔无望官员做央企高管绝不是市场经济
铁道部专家的回应就对吗
新京报
遭遇不公不是制造血案的理由
0117ydbb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铁道部专家的回应就对吗

□许斌(湖北)

有网友发微博呼吁: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当然应该收取不同标准的费用。譬如说,动车、高铁上设一等、二等座,服务标准不同,票价就不同。

(新闻见本报今日AA02版)

铁道部相关专家反问:中途有乘客下车,有人就会坐到空闲座位上,这又如何算呢?这是胡搅蛮缠。乘客购买站票就意味着铁路方面明确以不提供座位为标准化服务为常态,至于谁能坐到那些空闲位置上去,则纯属意外,是偶然,后者显然是不能作为收费标准的。

反而是另一种说法有些道理:为什么要卖站票?因为要回家的人太多了。如果不卖站票,许多人可能就回不了家。既然目的首先在于回家就好,那么,只要能够回家,无论坐着回家还是站着回家都要算是幸运,幸运的人是不用计较细节的。在此一点上,甚至还可以搬出市场供需理论来增添说服力。

但社会如此复杂,市场供需理论显然不是全部。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供需为什么就失去了平衡呢?

答案至少包括:1.春节对于国人、华人的最大意义在于团圆,阖家团圆;2.多数国人还不够富裕,消费不起私家汽车,出行主要依赖公共交通;3.户籍壁垒森严,家庭碎片化,凡此种种,都导致了公共交通压力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倍增。上述前提不变,“春运”之难根本是无法解决的。满足日常营运需要的交通设施纵然经临时升级改造也无法满足“春运”的需要。反之,以“春运”需要为标准配置资源,则日常的闲置成本会高到全社会都承受不起。

“春运”之难,难在供需不平衡,难在资源稀缺。当公共交通压力被分散、减小,“春运”就不再难,乃至连“春运”一词也将逐渐地成为历史。反之,将供需不平衡、资源稀缺视为天经地义,总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求铁道部解决问题,那老实说,铁道部虽然在其他方面问题较大,然而在“春运难”问题上确实责任较小,而且也不可能独立解决“春运难”的问题。

现代社会本应是资源配置合理、公共服务完善甚至轻微过剩的,并因此而秩序井然。否则,处处稀缺,就处处生乱象。譬如“高考难”、“春运难”等,都是因稀缺而导致。不从“顶层设计”入手,不能彻底解决稀缺问题,什么“打黄牛”、“异地高考”种种,都是镜里看花、水中捞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