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雪后访酒
半个世纪的酒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半个世纪的酒缘
老子故居。记者 张翼飞 图

□赵富海

学喝酒那年,我19岁,喝国字六号宋河粮液。我69岁,酒龄49年。九酒皆音,缘。佛说,红尘一回眸,那要修行五百年。四十九年的酒缘,怎么也要修行千万年上亿年了,如此酒徒,是会平生出幸福感来的。

上酒坛入文坛,应感谢郑州市委“五好劳动竞赛工作组”派我驻郑州酒厂,除上情下达,下情汇报,再就是劳动,偶尔也参加品酒,有酒量却是在车间劳动开窍的。我选择了劳动强度最大的白酒车间,每出一锅酒,用小碗盛些尝尝。劳动强度最大的是翻晾酒曲,人工,用木锨,一锨锨扬起降温,要求快,试过用鼓风机,太快,酒曲凉了,出酒少。怎样才合适呢?最优秀的工人扬曲是“三锨不落地”,即:第一锨飞上天,要与第三锨一同落下。我问究竟,工人一笑说:“三锨不落地”正好,出酒多不好。我有天来了兴趣,劳动选择“三锨不落地”。对我说过“正好”的李师傅正在扬曲,他一柄木锨在握,嘴里哼着小曲,腰一弯,手一抖,一曲飞上天,又一侧身,笑骂了对面工人一句“猪头”,第二锨一抖,未及看清,他那第三锨的曲子已在天空与头两锨混成一团,飘飘洒洒地落地了。我惊奇,再看李师傅时,他的手已伸向扬好的曲堆里,抓出一把:正好!

“三锨不落地”我苦干一个月达标了,李师傅又端一碗酒,说:“真干活,小赵,干了这碗酒。”我干了那碗酒,那一个月的头几个“三锨不落地”第二锨没上去,第一锨就下来了,而我浑身散了架一般,有一周是上午去,下午无力去“三锨不落地”。在车间喝的是“酒头”,再高度数的白酒也不在话下了。

“三锨不落地”,我与工人打成一片。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晚报总编周政派副刊主任郑篮云来厂找我约稿,让我把这段“三锨不落地”写得生动形象点。1965年12月25日,《郑州晚报》“一代新风”栏目发了我的散文《锻炼》,是谓处女作。这篇散文“发轫”,从此业余在文坛厮混近50年。

49年后的2012年12月30日,我随文学豫军采风团到鹿邑枣集喝宋河酒。用四个字形容:甘醇、回甜。再加一句话:滋润地顺着喉咙走,古法酿制的。40多年前在郑州酒厂品酒,感觉是曲香、热乎,纯粮食酒的正宗味儿。已很有品位了。

那年,厂里请来贵州茅台酒厂二位退休工人把关,以提高白酒的质量。管吃管住管酒,月薪百元。那时工人、干部普通几十块钱的月收入,百元是高薪。二位工人来后,立即投入工作,有一位年岁大些,留有胡须,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二位品酒把关,屋外站满了人,我在其中,还有一位是郑大化学系毕业的技术员杨英。她的任务是将二位品过的酒,再放到仪器上检测。二位喝过香茶,清清口,各自在容器里倒一小杯酒,端在胸前,眼紧闭,嘴微张,很有仪式感,少顷,只听见二位喘了一口气,气若游丝,然后把酒杯举在下唇处,一点点抿入口中,我看了一下表,3分钟,抿一抿的过程是5分钟。突然,二位眼一睁,几乎是断喝:泼了去噻!接着是人群中响起一个声音,泼了?这一锅可是小半吨哪!二位端坐不语,依然是那套程序:喝茶、清口、喘气儿。又从另一个容器中倒出酒,又一个3分钟,又一个5分钟,二位眼一睁,嘴一张:收起——!那场面,神秘又紧张!

事后我问杨技术员,二位品酒如何,杨说:“搞不明白口感的科学性在哪里,可经仪器检测的结果,叫泼了的,有几项指标是有问题,收了的,技术指标全合格,合格的口感也好。”

到宋河酒厂喝国字六号,一杯下肚,却把往年宋河粮液的“意识”调动起来。初喝宋河,是上世纪70年代,那年月,凭票的酒除茅台、五粮液等“八大名酒”之外,还包括泸州特曲、头曲、二曲、三曲、宋河粮液。我在郑州市直机关工作,有条件找财委写条买这几类酒,写了条盖了章,还要去市糖烟酒公司再换条。若熟悉了换条人,批啥酒,批几瓶如数换条;若不认识,数量大打折扣,批5瓶只换3瓶,批宋河粮液换成三曲。所以,那年代能喝到宋河粮液等凭条酒,多是有门路的,常常是餐桌上摆一瓶宋河粮液,围坐的惊呼一片。那时的宋河粮液3元5角一瓶。采风团喝的宋河粮液是中华老字号国字六号,大红瓶,精美的玻璃外包装,底部赫然醒目八个字:老子故里,中国鹿邑。每瓶800多元。我对李佩甫说,你10多年前请我喝的宋河粮液可不是800多,佩甫笑说:那时候哪有啊。

李佩甫请我喝宋河粮液事出有因,2000年,佩甫新著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京城八位评论家联手推介,震动中国文坛,社会也有强烈反响,我几次索要,佩甫只应不给。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电话要书,佩甫说,真对不起老兄,正版的卖完了,我买的是盗版的,我请你喝酒,以示歉意。那天我去他家取书,佩甫两口独请我喝宋河粮液,送我盗版的《羊的门》,扉页上写:富海兄雅正。李佩甫2000年11月12日。那天,我喝的是正版宋河,拿走的是盗版《羊的门》。

上世纪80年代初,宋河酒业曾请魏巍、曹禺、姚雪垠等大家到鹿邑采风。这次名人采风宋河实为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李佩甫率文学豫军抵宋河,我认为这是一次对中原文化的点燃,对宋河酒文化的点燃。20多年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中华文化、中原文化的学习认识之中,中国史学界泰斗严文明认为:中华文化是大一统多元化,他通俗而又浪漫地说,中华文明是“重瓣花朵”,中原文化是“花蕊”,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原文化蓬勃开放包容。但是我以为,中原文化缺少引爆力,中央特别对中原经济区指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在河南,何谓传承创新,实际上是找准中原文化的亮点引爆,再赋予时代内涵。作为酒文化,宋河生长在老子故里,这是得天独厚的,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打好文化这张牌。

孔子问学老子,老子请喝家乡酒,孔子高兴地唱道:“饮酒无量,不及乱。”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道德经》句。

采风的文学豫军的思考,也是宋河酒业集团的思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