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遏止恶意报考须打破公务员“保险箱”
民生政策的确就该帮“穷”不帮“懒”
“三公”浪费
是谁的责任
“气改”
不应漠视
民生诉求
当官即不许发财
sgym33131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公”浪费
是谁的责任

“三公”浪费

是谁的责任

□郭立场(河南)

24日,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以“三公浪费的治理”为主题的沙龙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据专家估计,近年来,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越来越庞大的“三公”消费支出引发民众的不满,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3月25日《证券时报》)

中央政府曾颁布许多文件(或禁令)遏制“三公”消费,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过一系列举措。不过,其收效并不令公众满意。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长期研究“三公”消费治理问题。据他分析,“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范柏乃提出,在各级政府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三公”消费的费用结算中心,实行“三公”消费与费用结算完全分离,并建立公务招待网站,接受全民监督。

必须看到,“三公”经费公开或结算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何种特点,倘若不能切实落实,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权力的滥用。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历史传统、现实氛围及行政文化等原因,“官僚行政”模式尾大不掉,有些部门没有形成顾客至上等具有民主取向的价值观念,对公共行政生活的根本价值缺乏系统的自省,特别是当你发现多数人对政府的财务支出一无所知,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政府的公信力怎样保持呢?基于此,我们期待有关部门拿出应有的诚意来,直面“三公”浪费问题,听取建议,勇于担责,及时解决问题。否则,政府极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笔者以为,要规范财政支出,不能停留在反对或呼吁的层面,而是要从原因着手,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强化财政预算控制,公开财务支出明细,取消预算外职务消费,并对违规者施以必要的制裁。只有实施严厉的问责制,对违规者进行强力问责,该降级的降级,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不包庇袒护,才能真正约束公权力,规范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0205 2013-03-26 00:00:00 二 “三公”浪费<BR/>是谁的责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