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
2013年度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公告
71岁南振中
辞掉所有职务选择郑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53年前,在郑大做学生
53年后,来郑大做院长
原新华社总编辑出任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71岁南振中
辞掉所有职务选择郑大
南振中从郑大党委书记郑永扣手中接过聘书
南振中

53年前,在郑大做学生

53年后,来郑大做院长

原新华社总编辑出任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71岁南振中

辞掉所有职务选择郑大

“感谢母校领导、老师、校友对我的信任与期待。未来岁月,我会珍惜返校深造的机会,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年轻校友学习,不敢奢望学有所成,但可以追求学有所得,真诚希望母校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不吝赐教,谢谢大家!”4月2日下午,在郑州大学新校区行政楼第一报告厅,原新华社总编辑、郑州大学60级校友南振中,从郑大党委书记郑永扣手中接过聘任证书,正式担任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记者 张竞昳

实习生 孙慧

通讯员 苏羽 陈恬 文/图

花絮

讲稿在““iPad”上

南老是个“潮人”

在昨天的报告中,南振中随身带的讲稿不是纸质的,而是时下流行的“iPad”,惹得同学们纷纷感叹新院长的“潮人”范儿:“不愧是新闻专业的前辈。”

3年

【时间的力量】

从“想邀请”到“提邀请”

郑大走了近3年

“先提个技术性问题,很多人没有座位,有没有椅子?前面这块儿,我看可以放折叠椅,让站着的同学坐下来。”南振中出人意料的开场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郑大师生面前,南老今后又多了一重身份,从一位慈善和蔼的学长,变成了与郑大人同命运、共呼吸的院长。”递上聘任证书,郑永扣书记激动地说。

郑永扣说,早在几年前,新闻与传播学院就曾经提出“南振中能不能过来当院长”这个问题,“我当时就给顶回去了,我了解南振中,他是个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人,他在岗位上的时候是不可能接受邀请的。”这个一直没能讲出口的“邀请”一拖就是近3年,今年3月3日,在河南大厦,郑永扣找到南振中,“当时,我是很不好意思地问他,现在能不能担任这个职务的”。

面对母校的盛情,南振中说,要回家跟老伴儿商量商量。“我退下来的时间归老伴儿管,说是商量,其实是请示。”南振中说,在新华社总编辑岗位上的7899个日夜,没周末没节假日,感觉愧对父母妻子儿女。48岁本命年时,他对家人有一句承诺:退下来的时间,要交给家人、回归家庭。

“教书育人是行善积德的事,是好事。”得知母校邀请,与南振中同为郑大校友的妻子点头了。今年71岁的南振中辞掉所有职务,唯一选择了郑大。

53年

从“受教”到“授教”

南振中走了53年

南振中是河南灵宝人,1960年进入郑州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到新华社山东分社、新华社总部工作,2000年6月被任命为新华社总编辑(正部长级)。从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到新华社总编辑,他在新闻记者岗位上工作长达40余年。2008年3月,他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尽管公务、杂事缠身,但南振中一直记挂着母校,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回忆当年母校对自己记者生涯的影响。去年6月,南振中再次回到母校,给郑州大学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名为《学习点亮人生》的报告会。报告初始,他用4个“不会忘”开启讲座序幕。其中一句“母校不会忘”,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郑大的深深情意,同时也为他的“院长履职”埋下了伏笔。

从第一次走进郑州大学成为一名学生,到再次回到母校担任学院院长,这一段“受教”到“授教”的路,南振中走了53年。

【承诺】

上任后,要做好三件事儿

调查研究,启发学生,传授经验

上任后,如何开展工作?南振中坦言,自己常住北京,不可能处理院里繁重的日常工作,他已经征得郑永扣书记和各位校领导的同意,学院的各项工作仍由原来的党政领导班子负全责,“未来几年,我打算根据母校和学院的安排做好三件事”。

“第一,调查研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南振中说,郑州大学要努力打造优质和特色学科,我们学院应该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凭借鲜明的比较优势在中西部地区新闻院校中独树一帜,“在探寻比较优势的过程中,我可以多少起一点参谋作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也是我想做的第二件事。”南振中说,今后每年新生入学时,他将选择“学习点亮人生”、“年轻记者的成才之路”等带有共性的问题,与年轻校友交流沟通。期待入学新生能够融入郑州大学的环境,能从道德情操、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受到启迪。

至于第三点,南振中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有一句话:成功的教育在其所传授的知识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根据这一原则,他将对40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进行梳理,将选择若干个与现实需求相连接的新闻学专题,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力求把相对新鲜较为有用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声音】

学生眼中的南振中:

那种岁月沉淀出来的气质

是一般人没有的

受聘仪式后,南振中为师生们作的《畅谈两个舆论场》报告,更是让大家直呼受益匪浅。

“南振中老人真的是一个很博学的人,那种岁月沉淀出来的气质是一般人没有的。我希望他以后能多给我们开讲座,最好能给我们讲课。”2011级黎晓雨同学听完讲座后这样说道。亲切、谦逊、没有架子,这是2012级靳千慧同学眼中的南振中。

【简介】

是河南灵宝人

曾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

南振中,1942年5月生,河南灵宝人,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共党员。

1960年9月至1964年7月在郑州大学中文系学习,1964年8月毕业分配到新华通讯社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农村组副组长、副社长、社长;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缉、总编辑;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室总编辑。2000年6月被任命为新华社总编辑(正部长级)。2008年3月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1年11月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先后被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农业生产责任制》《我怎样学习当记者》《记者的眼睛》《记者的思考》《南振中作品选》《记者的发现力》《记者的战略眼光》《与年轻记者谈成才》《亲历中国民主立法》等。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