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热点话题
公民声音
今日关注
媒体评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民声音

莫言的苦衷值得体味

□唐伟(四川)

“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似乎不胜各种打扰,2日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在与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对话的场合说出这样一番话。

(本报今日A28版)

人怕出名猪怕壮。莫言一如既往的坦率而直白,依然如昔的我行我素“格格不入”。如同所有名人一样,其受到的世事纷扰已让其不胜其烦。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将其推上了荣誉的顶峰,又彻底打破了其生活的规律和节奏。

现实中,有歌星靠一首歌唱了一辈子,有作家靠一本书活了一辈子。相比较而言,像莫言这样的具有历史开创价值的人,即便没有后续资源补充,罢笔不再写任何东西,想必也能以名家姿态到各处讲学,持续不断地获得关注和重视,拥有超高的人气和名望,扮演文化名人和商业红人的双重角色。

这或许是很多人的追求和期望:虽然每天被各种商业活动所纷扰,个人的空间被压缩得极为狭小,却能获得巨大的商业回报,走穴、商演、代言、讲课,一个都不能少。名人们消费着自己的名气,依附于自己的名气,体面光鲜,利益殷实。不过,这是以牺牲自己的独立和安静为代价换来的,让当局者不得不成天处于喧嚣与热闹之中。对于一个志在创作的作家来说,这其实是剥夺了其延续创作的机会。如果不能自控,那么其创作生涯就会就此结束。

莫言的痛苦或许只有鲁迅才懂——当年鲁迅拒绝诺奖提名,恐怕更多是出于自我保护。或许,正是因为其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以及世俗力量的强大,才宁可要无名之实,也不要有名之虚。可喜的是,莫言是清醒而理智的,他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消费时代,莫言的苦衷更值得体味。真正的爱护莫言,其实不是将他像神一样供奉,也不是像稀有商品那样过度消费,而是给其免受打扰的权利,让其能保持独立、宁静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