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热点话题
公民声音
今日关注
媒体评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被“抗日神剧”撕碎的历史神圣感

□时言平(重庆)

女子裸体面对红军战士,相互敬礼;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横店影视城17天“打死”鬼子10846人,尸体摊开可绕地球两圈……基于历史的抗日剧,竟然被演绎得不但血腥而且魔幻。抗日剧可以这么拍吗?央视《新闻1+1》发出这样的疑问,而这,也是观众的疑问。

何为历史?正如历史学家麦克内所说:“历史是人群的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是集体的自我认知所必须的。”历史又有何用?“为了对人性、对人类的前途保持信心。”这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罗伯特·李将军的论断。而从充斥中国电视银屏的“抗日神剧”来看,这种由苦痛代价积淀的厚重历史,正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变得夸张肤浅。

也许,历史以故事的方式还原,才能让真实的灵魂拥有更加丰满的躯体。但讲故事不是编神话,甚至编瞎话。“抗日神剧”里将勇士塑造成杀人魔王,这不仅仅在篡改历史,甚至在改造社会的价值观。抗日不是杀人游戏,而是一场庄重而沉痛的民族保卫战、家园保卫战。赤手空拳对坚船利炮并不值得骄傲,恰恰是落后挨打的血淋淋教训。

面对历史,需要有静水流深的态度。撕裂庄重和神圣,演绎魔幻和血腥,“抗日神剧”恰似是对历史的一场暴力拆迁。血肉模糊的场景里,散落着空幻历史的残肢断体。魔幻的场面不是唤醒民众的荷尔蒙,却可能成为最可怕的致幻剂。这会让痛感遗失、苦难失忆。没有可以信任和正视的历史,又如何面对未来?

当历史为收视率让路,那么历史也就难免陷入苟活的困境。对历史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这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也就难免走向离散和沦陷。一个社会,在娱乐至死的“抗日神剧”中看不清历史的真实面貌,又如何看得清未来的路径?“抗日神剧”撕碎的,是历史的神圣感,更是现实的真实感,以及未来的清晰感。如此癫狂,当早日冷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4302 2013-04-12 00:00:00 五 河南省<BR/>报纸新闻<BR/>名专栏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