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透明度是财政文明的基本标尺
谁把大学毕业生分成了三六九等
“没人查”的中石油该彻底查查了
媒体评说
0419zb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透明度是财政文明的基本标尺

□朱永杰(郑州)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起草的《2013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撰写完毕。报告撰写人、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温娇秀认为,公众只有通过完整、详细的经济分类信息才能了解自己作为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被花掉的,有多少用在自己身上了,有多少用在行政机关人员身上了,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

(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显然,我们一直以来并不能判断财政支出的“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这跟财政透明度休戚相关。可以说,多年以来各级财政的透明度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课题组评估的31个省级政府的部门预算公开,虽然同处一个财政体制,但部门预算公开程度差别很大,有的省份已经公开了较多的信息,还有5个省级政府没有公布任何信息。在经济分类信息的“类款项”中,基本都是到“类”为止,鲜有到“款”的,更谈不上“项”的信息。结果就是作为纳税人,根本不能“判断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如果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信息能够公布到款级科目,预算透明度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但目前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省一级政府的部门预算公开,距离这个目标都还很远。

“其他支出”的荒唐已经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一张表格,即当年收支预算总表中,除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外,都会有一项“其他支出”。广东省体育局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是一张简单的预算收支总表。在2013年预算支出36936.64万元中,“其他支出”33335.00万元,占到了该部门预算支出的九成,但整个报表中对此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种一看就猫腻多多的“其他支出”,除了荒唐还会有什么?

就连“三公经费”的公开,我们也正在一个误区中行进。原来,从信息公开的顶层设计上来看,完全没有必要专门公开“三公经费”,只要将整个财政信息公开了,人们自然就会知道真正的“三公经费”是多少,现在专门去公开本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上没有的“三公经费”,并且为了公开还专门去设置这些科目,其结果不仅不能让真正的“三公经费”被公开,反而有可能被其他科目遮掩起来而看不清楚。课题组认为,目前的“三公经费”公开只是一种顺应民意的应景之作,在没有整体财政信息公开的情况下,被公开的“三公经费”其全面性与真实性不免令人怀疑,对于实现让社会监督政府的目标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存在隐患。

如果政府的财政信息公开的结果并不能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钱是怎么花掉的,判断不出“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那么这样的财政就难免涉嫌“腐败”和“黑暗”,不具公信力。没有监督的财政支出,是经不起阳光暴晒的,极有可能“见光死”。所以,财政体制改革真正是个“牛鼻子”问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我们期待着,有价值的管用的财政信息透明快快到来,财政文明的美好时代为期不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