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夜钓者
不做学者
茹素的女人
生命的瞬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做学者

近来读《中国文学史》,无一例外地发现历史上竟有这么多饱学之士曾在科举的道路上栽过跟头。细数历代文人,如归有光、徐渭、汤显祖和蒲松龄等。

他们大都在文学艺术上卓有建树,不仅有深厚的学识,而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尝尽世间冷暖。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却在科举的桎梏下低声长吟,固执地长歌当哭。然而他们并没有像范进中举那样为功名利禄丧失血性,也没有像庄周那样置身于法度之外,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王国维殉清跟张国荣的早逝一样,赚尽了世人的同情,却丝毫不减世人对他们的美誉。

中国历代文人都有一个共性,清高孤傲且自尊自负,清高地不沾染人间烟火、市井气息;自尊地不与世俗为伍。要么放浪形骸,要么在儒释道的维度里举步维艰。徐渭一生在佯狂与真痴之间流连忘返,自杀九次未遂,他自称书一、诗二、文三、画四,大有直追雪芹之势。而“临川四梦”亦让汤显祖在杂剧世界里大放异彩。

在中国,知识分子们大都以安贫乐道自居,古有陶渊明,今有朱自清。而如今国民素质在飙飞猛进的同时,人文素养亦有逐步提升。就这样,以往那些有志于各个领域的藏龙卧虎于凡夫俗子之间的“真名士”,他们那种不卑不亢,不媚俗不张扬,不怨天不尤人的气质却再也无迹可寻了,而淡泊自守中的那份悠然自得的神态更是早已不见了踪影。

最让我钦佩的是,生活中的那些好学之士,他们虽非学者,却拥有海纳百川的广袤胸襟,富可敌国的满腹学识,他们为人处世厚薄有度,浓淡相宜,也不知为这清冷枯寂的人间增添了多少诗意!

说了这么多,我要亮明观点,其实我并不想做学者,学者不但要有高不可攀的学历与光环,还要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长年累月皓首穷经,披肝沥胆地苦苦钻研各种高深的学术专题,把大把大把的时间交付给古板单调的经文。殊不知,正常人应有的快乐才是滋润日常生活的润滑剂呢。学者们日复一日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辛勤得如同春天的蜜蜂,忘却了一日三餐,忘却了四季轮回,忘却了严寒酷暑,总之,忘却了太多太多……

我尊重学识渊博的人,尤其是那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过或正在作出贡献的人。

我无法长久对着一堆残乱的砖瓦去揣测它们是秦砖还是汉瓦,无法对着破旧的茅屋大张旗鼓地抒情唱颂歌,也没法恭敬到对任何一个来访者低眉顺眼地进行赞美,难道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众所认同的完善的知识分子吗?

我渴望自己像学者那样的渊博,但绝对不会听话到拿自己鲜活的创造力换取那薄薄的一纸证书。与枯燥的理论相比,我更渴望得到相应的实践以及真实可触的生活;与炫耀逼人的光环相比,我又多么渴望来自周围的呵护与友爱啊。我很理解中国人先学理论再实践的理念,然而先实践再理论也没什么不好啊,在我们周围那些率先将身心付诸实践的年轻人却成长得最快,不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吗?

我不想做唯唯诺诺的伪君子,也不想做高不可攀的空想家,我过得虽不富裕,但舒适温馨;虽不富贵,但安康平实。我既热爱生活又憧憬未来,而且我还相信我会在自己纯净灵魂的指导下做喜欢做的事,吃想吃的菜,看想看的风景。

我为自己目前所拥有和取得的一切而欣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3973 2013-05-21 00:00:00 二 不做学者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