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公民心声

用实名制围堵民意不如去塞求通

□耿银平(教师)

5月2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昆明下辖的安宁市实行“买口罩实名制”以来,在网上引发广泛质疑。5月25日,安宁市政府新闻办宣布撤销《关于加强对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不过,根据记者查到的公开资料,相关通知所要求的实名登记范围并不仅限于“口罩”,打字复印也要实名登记。

在微博时代、大众说话时代,面对各种公共事务、公共决策,群众通过合理化方式发表观点和声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民意诉求、民意反映。毕竟,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虽然充满善意和智慧,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决策盲点。这时,政府只需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弯下腰身,充分听取群众的各种声音、各种质疑,反对和不满,才能让公共事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避免决策失误。其实,这也是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底线:公共性。

正因为这样,诸多重大的法律和公共政策在出台前,总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听证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这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常态。

面对群众对炼油项目的抵制和反对,昆明市政府不但封堵了倾听的通道,而且将群众的反对当做一种“对立性力量”,动用行政力量和实名制,严厉打压,这就有点武断和强蛮了。难道公共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就不能说话吗?难道重大决策,政府就不该听取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吗?

就算是群众表面不反对,因为问题未得到解决,这种负面情绪反而会沉淀下来,暗中反对,不利于社会稳定。

当地政府肯定认为,让群众尽情发言和互动,会让政府难堪,会让政府的公共政策增加阻力。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公共决策和声音,汲取了群众的声音,缓解了群众的质疑,解决了群众的污染担心,在公共政策和民意担心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认真解决好污染带来的问题,变堵为疏,去塞求通,群众的质疑不就没有了吗?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正因为这样,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在新著《打开天窗说亮话》中说,“这是需要说话的时代”,“面对网络上变幻莫测的舆论环境,我们要敢于面对、善于倾听、真诚回答。让人说话,让媒体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这是对民意的尊重和善待,也是解决公共矛盾、保持民意通畅的最好办法。

期待昆明政府收回复印实名制、口罩实名制,敞开胸怀,让官民互动、公共互动成为发展常态,让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成为行政常态,将问题解决好,真正达到去塞求通的功效,各种突发性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5686 2013-05-28 00:00:00 二 无标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