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连女骑警”当补上民意课
高考加分的是与非
媒体评说
0529znl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京青年报
逼迫“就业”就是逼迫造假
媒体评说

北京青年报

逼迫“就业”就是逼迫造假

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谢强因为和一家公司的老板有点关系,不仅自己签了就业“三方协议书”,而且根据学校下达的“包干”任务,请那名老板帮忙,为同寝室其他两名室友也签了协议。而实际上,他们三人谁也不会到这家公司就业。既然这家公司也不打算要这些学生,为什么要签虚假的“协议书”?因为学生哀求。那学生既然不进这家公司,为什么哀求老板签一个假协议?因为学校逼的。学校规定,5月18日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不准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学校为什么不惜逼迫学生造假来提高就业率?一是教育部门有这种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二是更要靠就业率欺骗考生。

晶报

“大头娃娃”是社会的耻辱标记

新华社近日推出对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十周年回访报道。2003年5月起,安徽阜阳农村地区相继发现婴幼儿出现头部肿大、体重减轻、低烧不退的怪现象。此次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12名婴儿被营养价值还不如米汤的奶粉夺去了生命,229名婴儿因为营养不良成了“大头娃娃”。根据医院的诊断,扼杀这些幼小生命的“元凶”,正是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指标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的劣质婴儿奶粉。遗忘就是一种背叛。“大头娃娃”是社会的一个耻辱标记。我们之所以在今天要重提“大头娃娃”事件,要记住那些受害的孩子,就是希望借此敲响奶粉以及整个食品安全的警钟,希望孩子们的无助眼神能够让社会从麻木中醒过来,建立一个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6756 2013-05-29 00:00:00 三 媒体评说KeywordPh北京青年报
逼迫“就业”就是逼迫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