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动不动高至36℃、37℃的温度,让人们真真切领悟到夏天的火辣。回家后立刻洗个凉水澡,吹吹空调,喝喝冷饮,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殊不知夏季祛暑不能追求“快速降温”,尤其是高血压、慢性冠心病等患者。郑州晚报记者 刘书芝 蒋晓蕾 空调“诱饵” 让心脑血管病“卷土重来” 退休后的高老师很注意保健养生,心脑血管本不太健康的他冬天特别注意。不过天一暖和,血压低了,血液循环活跃了,高老师的警惕性自然而然也就放松了。没承想,昨晚刚一吹空调,第二天他的心血管病就犯了,被急急地送到医院。 郑州市中心医院业务副院长、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赵智琛分析说,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夏天天气热、血压会降低,病情会相对稳定。其实不然,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 赵智琛说,天气热,出汗多,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增大。老人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会更大,也更容易发生心梗或中风。尤其是此时从炎热的屋外进入空调房,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这些原因使得血栓、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容易在炎热的夏季高发。 他建议,可以的话最好使用风扇,低档风慢慢吹,保持室内通风。生活上养成晨起喝一杯水的习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切忌不要等口渴才想起喝水,等口渴,身体已经很缺水了。也要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尽量选择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外出锻炼。 三高人群 度夏用药要“察言观色” 安全度夏,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的人需小心,高血糖患者也大意不得。 赵智琛说,“资深”的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天气转热,同样的药,少吃血压依然可以控制得很好。是不是因为夏天一到,降压药的药效就变强了呢?其实这不是药效变强了,而是天气变热,血管因“热胀冷缩”而扩张,阻力减小,同时人在夏季容易出汗,血管内的水分相应也减少,血压自然会降下来。所以,天热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相应减少药量。 而对于糖友来说,一入夏常会发现原来控制得较为平稳的血糖却变得忽高忽低、上蹿下跳起来。郑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勇说,主要是因为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其他季节大,消耗的糖分也相对增多。同时,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比其他季节多,也是造成夏天血糖偏低的原因。 为了糖尿病患者顺利度夏,张勇建议,患者要适当补充水分,一天至少饮水1500~2000毫升,分次饮用。同时以温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或低糖饮料为最佳,不可贪凉而饮用凉水、冰水等,让代谢紊乱,血糖不稳定。 健康度夏 三个温差不宜大 盛夏,家庭中有三件事不能忽视。 空调降温应把握一个度,室内外温差不要大于6℃。这样,由室内到室外,不会有一下子就热得憋闷难受之感;从室外进到室内,也没有打冷战的感觉。沐浴用温水。夏季所说的“冲凉”并不是用凉水洗澡,而是沐浴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这样沐浴中人体毛孔开放,体内较高的温度可以顺利释放出来,沐浴以后,便有凉爽之感。同时不宜多吃冷食。因为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