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说,医院里最见“大世面”的窗口就是急诊科,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场景:无论白天与黑夜,昏迷的、车祸的、高空坠落的、醉酒的……进急诊科的都是焦急万分的人。 “应急能力、判断水平、治疗技术、与患者家属沟通技巧,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郑州市心血管病急救中心主任裴瑞泽告诉记者,急救工作与一般的诊疗工作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急”字当头。时间就是生命,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病人做出最恰当的处理,是衡量急救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郑州晚报记者 蒋晓蕾 【职责】与时间赛跑 53岁患者刘先生突患心前区持续性疼痛、胸闷心慌,急向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求救。接到求救电话,裴瑞泽主任立即带领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查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伴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病情危急!裴瑞泽当即现场展开抢救工作,通过药物等及时抢救,患者病情趋于平稳。他们随即将其接入医院,途中医务人员严密监视病情,并同院内取得联系,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抢救准备。到院后立即转入医院导管室,冠脉造影检查后,根据病情为刘先生实行了支架置入手术,手术顺利完成。能把这样一位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病人“抢”回来,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都感到既欣慰又自豪! 急救工作还讲求一个“快”字,为了快速赶赴急救现场,尽快挽救病人生命,急诊科医护人员很多次在出诊过程中,因为天黑、不熟悉地形、抢救病人心切等原因而不慎摔伤。 在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脑海里,似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的概念,“时间就是生命,动作快一点,患者就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一名急诊医师说。 【义务】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急诊是一项十分特殊的医疗工作,处于医院工作第一线, 突发事件多,工作强度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高,急诊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医院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在医疗服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满足百姓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加强管理,注重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建立通畅、高效的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据裴瑞泽介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量大,抢救的危重病人特别是心血管危重病人多,为了保证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救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及救治水平,医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近15年,不断完善,使之更安全、更规范,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 据了解,近年来,该院急诊科已接诊近万名患者,抢救急、危、重伤病患数千人。在多次重大抢救成功的背后,除了要有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还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措施。为此,医院制定了一套健全的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若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启用急诊科重症预警方案,开通绿色通道。裴瑞泽说,该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急性心梗病人因办理住院、转送病人等环节所造成的时间延误,明显缩短了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使病人死亡率大大降低。 【团队】急诊先锋 在急诊科,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人人出手过得硬,这个先锋团队是一支叫得响、打得赢,经得起考验的队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急救队伍是一支技术娴熟、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种仪器能熟练运用的高素质队伍,我们的责任是解救患者生命于危难之时。尽管又苦又累,但我们仍会不懈努力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用精湛的医术竭诚为患者服务。”裴瑞泽说,急诊科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硕士研究生6人,全天候承担辖区的急诊急救以及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科室曾在省会历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屡创佳绩,在全省历次急救技术考核及技术比武中均名列前茅。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