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2版:中原时评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今年18岁的孙某,此刻一定十分懊悔。就在7月14日晚9点10分,坐他摩托车的女友,因为刹车失灵而被甩落立交桥下,生命垂危。这辆出事的摩托车车身上,还印着“热血青年”四个大字(新闻见昨日本报A06版)。 “热血青年”不该用街头狂飙证明 □杨兴东(媒体人) 城市话题 释放荷尔蒙有多种方式,据说载着女孩骑摩托车狂飙就是其中一种。但让人忧心的是,这种“速度与激情”的释放方式,“热血青年”们又有多少好运能够为安全兜底? 时下,孙某这样的行为已不是孤例。一段时间以来,在郑州的街头,热衷于狂飙摩托车“炸街”的青年,似乎有越来越多之势。当你走到大街上,远处摩托车车主的人脸尚未看清,这种机器“炸街”的马达声,已声声入耳,一闪而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有一些所谓的时髦青年,骑着这种小摩托争相攀比“速度与激情”,上演“生死时速”。 从耍酷的角度看,这些非法改装的摩托车,是最经济的拉风方式。噪音大、马力大、速度快,逆行、闯红灯、横行快车道,均能“风驰电掣”。但当这种“肉包铁”式的交通工具,蜕变为类似于“F1方程式”赛车,悲剧便已然注定:罔顾安全,狂飙的摩托车怎能承受意外的残酷?孙某的悲剧,正是这种只顾拉风不顾安全而结出的一枚苦果。 惨剧已然发生,单方面苛责刚刚成年的孩子,无助于遏制类似事情的发生。对青少年而言,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当中,他们自身仍是被监护的对象,遑论凭一己之力约束自我。具体到该起事件,事发当时这辆摩托车速度很快,这从侧面说明,驾驶员已不是第一次狂飙;非机动车不上立交桥,更属基本常识。既然如此,相应的家庭教育为何未能“未雨绸缪”?孩子什么时候骑上摩托车的?买车的钱从哪儿来?所有这些关乎“青年飙车”的答案,都应是家长们的监管职责。 难辞其咎的还有一些商家。诚然,按照市场经济的概念,买卖摩托车本属市场行为。但经济基础离不开社会责任的支撑,郑州禁摩已有多年,作为商家,如果不讲社会责任,那么他的生意也很难长久。当然,仅仅依靠商家自律,仍有些理想主义。在道义之外,我们仍希望相应的治理能更多一些卓有成效的积极作为。有报道称,郑州街头“骑这种小摩托车的驾驶员大多是学生”。因而,倘若在常态的街头治理之外,相关部门能从控制源头售卖、治理非法改装上遏制“危险的交易”,因此而导致的悲剧会不会少一点呢?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