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热点话题
倾听民声
公民声音
媒体评说
新华时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华时评

一场大雨浇出了多少城市的原形

□新华社记者 白靖利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春城昆明变成“水城”:城区交通接近瘫痪,机场2000余名出港旅客滞留,万余户居民停电。就在去年,昆明投入巨资对40条城市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就在上个月,昆明花费大量人财物举办了南博会。但是,城市的面子,竟被一场大雨浇得现出原形。

在极端天气愈加多发的情况下,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困扰各地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记者去年调查发现,昆明市新修的景观大道排水系统存在造假:外表看似正常,井盖下面却是实心“水坑”,华丽的面子背后竟有见不得人的里子。

与昆明同样遭遇内涝的还有成都、武汉、广州等多个城市。尽管与入汛以来的暴雨、薄弱的城市排水系统不无关系,但是造假工程却如同引子无情地揭露出一些地方的丑陋面目。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排水管网改造,但再次遭遇大雨照样水浸的实质。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城市形象很重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努力打造城市“面子”,试图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然而如果光鲜的城市面子背后却是落后“里子”,那么公众有权知道,这些造假工程背后有多少见不得人的贪腐勾当?还有多少造假工程没被发现?纳税人的钱究竟去了何处?

面对频发的城市内涝,我们往往只关注城市快速发展与落后的基础建设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忽视各类工程背后的“猫腻”。从某种程度上说,“造假工程”反映的已经不是地方执政者的能力和水平,而是底线和良心,是执政者合不合格的问题。那些“造假工程”的染指者完全无视民生疾苦,完全违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原则,需要认真“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城市“里子”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挖出那些隐藏在民生工程中的“蛀虫”,才能真正让民生工程“解民生之忧”。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83490 2013-07-23 00:00:00 二 新华时评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