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子
对剪发女子的仇恨
锦罗半臂《得宝歌》
信,还是不信?
说说刘屈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说说刘屈氂

史杰鹏专栏 大放绝词

刘屈氂是汉武帝的丞相,但我今天不打算说他的事迹,而想谈谈他的名字应该怎么念。自电视剧《汉武大帝》播后,老有人问我,“氂”念lí,还是念máo?我说念lí,他们就说:“可演员都念máo。”(为了方便打字,后面都用直音“狸”和“毛”代替)。我说:“演员都是艺术特长生,文化水平不高,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的脸蛋能当银行卡刷,你能吗?”他们于是都愧疚地退下了。

不过字典上“氂”确实有“毛”这个音,比如“氂牛”,就是现在的“牦牛”,汉代当祭品的。古注指出,它也念“狸”。《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喜欢“以氂装衣”,是说王莽的衣服里面塞满了硬毛,以便使衣服撑起来好看(不知道是否因此像欧洲贵族妇女的礼服)。古注说:“氂”是一种硬而卷曲的毛。

不过我可以肯定,“氂”在周秦时代,应该念作“狸”,而不是“毛”。因为首先,古代人喜欢叫这个名字,比如墨子有个名弟子叫“禽滑厘”,“滑厘”,就是“屈氂”的音转,它俩古音很近。有人给我看过一个网上说法,让我喷饭:“禽滑釐,读作qín gǔ xī,但多被人误传为‘禽滑厘’……‘禽滑’是华夏古姓氏,‘釐’是‘祭祀用的胙肉’。”这完全是望文生义加大胆想象。古代哪有“禽滑”这个姓?其实汉代不少叫“滑厘”的,比如“向滑斄(氂的通用字)”,就见于汉印。古人喜欢取这个名,不知是何用意,也许是婴儿生下来就一头卷毛?

终于要说到其次。“氂”在周秦时代念“狸”,而非“毛”,有异文和韵文为证。先说异文,《左传》的“晏氂”,《韩诗外传》写成“晏莱”(古代“莱”和“狸”是同音的)。再说韵文。《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舆人歌之曰:‘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其中“氂”“灾”“时”“兹”押韵,和“狸”在古代都是同韵字,和“毛”却相差很远。

由此我还想到一个问题,据学者研究,现在的家猫是从中东引进的,本土猫原先叫狸,既然“氂”可以读为“狸”,也可以读为“毛”,有无可能古代“狸”本也可读为“猫”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3882 2013-08-15 00:00:00 四 说说刘屈氂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