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阅读周刊8月书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土壤◇污染
营造学社
文明的伤痕
新知的乐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明的伤痕

文学期刊

少年时看不清少年事,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知不觉地,对往事都通晓了,“命运让我这样,我就这样了”。《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毕飞宇),结构独特,写法令人耳目一新。“非虚构”如果苦大仇深,一般会深讨媒体的喜爱。《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突破了苦大仇深的庸见,尤为难得。粗暴的力量伴随着他的整个少年时代,这些力量,反倒磨炼了少年勇往直前的心智。无知无畏的好处就在于,少年可随时找到无法无天的去处。同时,不难寻获安静之所。懂得逃遁的少年,比只知对抗的少年,更易领悟人事与万物的启发。动物、手艺人、大地等的无声提示,让少年的身心幸免于难。毕飞宇的自述,洞悉人生,也旁证历史。

毕飞宇的自述

《花城》,2013年第4期,双月刊

《天南》,2013年第14期,双月刊

纳张元的《古寨往事》,抓住古寨的核心。神秘主义是古寨的“信仰”,百年老树告知人们祸福。但自从外来的读书人进了寨子,寨子的风与水便乱了套。寨子里最有权威的老人,死在古树下。读书人手心留下一个青紫的手印,隐隐作痛。这神秘莫测的手印暗示,文明每占取一个地盘,都将伤人伤己。阿曼泰的《失败者》写及文化差异带给人内心的挫败感,真切动人。《天南》的选稿非常用心,在这个杂志上,常可以看到新面孔~~~在《收获》、《人民文学》等杂志上看不到的新面孔。如此选稿,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确实寻到不错的写作者。本期收入麦麦提敏·阿h力孜、阿拉提·阿斯木、觉罗康林等人的作品,各有特色,可细读。

《世界文学》,2013年第4期,双月刊

当代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A1ist◇irM◇cLeod),以精到的短篇小说闻于世。其《海岛》、《失去的血脉之礼》、《回乡》,由陈陟译出。麦克劳德对人生的孤独有深刻的体悟。《海岛》写了在海岛守灯塔的一家人。女子与红头发的年轻人私定终身,年轻人却不幸意外丧生。二人偷欢之际,因果暗种,女子未婚先孕,这种事,总有人要嚼舌头,孩子生下来,只好送交亲戚抚养。女子在海岛上孤独终老。小说终端所写的亲人认亲,应该是幻觉,人生的幸福,需要幻觉来佐证。不被祝福的人生,跟孤独最亲近,这对于肉身,当然未必是福分,但对于灵魂,却是幸运。同情心里总带点洞见,麦克劳德看到了那些不被祝福的人生境况。

《收获》,2013年第4期,双月刊

甫跃辉的短篇小说《朝着雪山去》,写的是常事,道的是荒诞。关良觉得天下事皆没意思,他打游戏打得天昏地暗,蹭饭蹭得无耻无畏。他后来悟到,打游戏也没意思,于是声称要去拉萨。出于拯救迷途羔羊,同学们先后心甘情愿地被他“骗”去若干银两,大家希望他到了雪山之后能迷途知返,结局让人大跌眼镜。故事真假,无须细究。动不动要去朝圣,非常流俗,但恰恰是这一虚构的流俗之举,颠覆了高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所谓的好孩子,小说明写寻求依靠,暗写失魂落魄生活中的无救,骨子里悲伤。同期还载有田耳的长篇小说《天体悬浮》,下笔够狠,行文粗而不俗,有看头,欲观其全貌,须等下一期《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9532 2013-09-02 00:00:00 一 文明的伤痕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