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捉田鸡
宋朝不流行减肥
拒食中枢
逃跑的野兽派画家
背水一战有斗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捉田鸡

过去诗人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肯定没想过捉蛙做成川味水煮。咱们好吃,且勇敢,能边吃猴脑边听猴惨叫,蜘蛛蟑螂蝎子肉蛆,一般身份还吃不着。青蛙或田鸡味道鲜美,吃起来天经地义,如今它们已被吃光,很难听到蛙声一片。生物链遭到破坏,庄稼屡害虫灾,只有埋怨,没人自省。

捉田鸡是一条生财之道,大批的青壮年投身其中,天赋好的,吃得苦的,已靠此业建了新房,再愚笨的,一晚上也能捉百来块钱。捉田鸡的队伍也是一景。黄昏时整装待发,自行车、摩托车、手电筒、网兜,脚穿雨靴防蛇咬,只等太阳一落山,就三三两两出村,在岔路口分道扬镳。附近的田鸡捉光了,就去别的地方;捷足先登的,田鸡多,有时走上几十公里,运气好的,一个通宵能捉上千块钱,不用零卖,直接批发给饭馆,再回来补觉。就这样不停歇地一直捉到田鸡冬眠——如果还有田鸡的话。

不客气地说,世道在变坏,世风由上而下,风过处无一不受波及。连穷山旮旯的人都在做发财梦,人们双脚已在悬崖,仍不停止挖掘脚下最后的泥土。嘴里喊着要可持续发展,行动上唯利是图,环境一败涂地。河水发黑,地下水泛锈,人自身难保,就算青蛙不被吃光,地球上恐怕也没有它们的容身之所了。

盛可以专栏 色不是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0927 2013-09-06 00:00:00 五 捉田鸡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