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50元也是对见义勇为的一种激励
不能对房租连涨44个月视若无睹
“打人辞退”难解城管执法矛盾之重
讨论教师节时,我们该关注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讨论教师节时,我们该关注什么
蒋跃新 图

■个论

今天是2013年9月10日,第29个教师节。仿佛某种周期律,教师节成“送礼节”的争议话题又起,有专家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打破无奈的“潜规则”,莫让金钱玷污了师生之情。(见今日本报相关报道)

教师节送礼现象,实际上存在地域和校际差别。在农村,留守学生们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何来给儿女的教师送礼一说?至于城市,送礼现象可能也多发生在重点学校,因为“重点”意味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由此必然导致部分家长穷尽手段的“争取”,送礼行为也就随之发生。

家长在教师节送礼,是失衡教育资源分布下的自我安排,可能并无用处,但足以求得安心。明乎此,就不难明白送礼成风说背后,隐藏的是深层次社会情绪。观察者们早已指出,教育过于产业化、教育成本飙升导致的公众不满和负担过重,种种制度转型期下的社会情绪,轻易被转嫁于普通教师的身上,放大并演变成这个群体的负面道德问题。

当社会舆情纷纷指责教师节成送礼节时,它本质上暗喻的是教师社会形象的整体下滑,而此种“误会”是教师的不必要承受之重。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伴随而来的指责,也不自觉地遮蔽了教师节真正应该重申和关注的话题:那就是,教师群体的尊严与权利。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广大教师,教师节首先是一个收获祝福、检视隔阂的节日,它既需要审视师德涵养,更需要追问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由何来。于此目标下,教师节里真正应该反复凝视的,乃是否存在能够生成“为人师者”道义感与责任感的社会土壤,社会是否以丰沛的权益保障去滋补、回报他们。厘清了这一点,教师节的安排善意才会兑现,教育事业才会执着向好。

以此对照,我们的社会显然尚未向教师们展现出足够的温情,还有数目蔚为惊人的教师,被阻隔在这个节日的光荣与梦想之外,尊严与权利难以被保障,让教师节的光环黯然。云南代课教师自杀、乡村校长感叹“村小学比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又比北京差50年”、西部教师月薪40元……凡此种种超越公众接受底线的新闻,总促人反思教师权利复原的巨大伤痕。

讨论教师节时我们该关注什么?我们需要重厘教师的责任,更需要重申教师的均等权利,这才是完整的节日意义与指向。较之年复一年的“送礼”“师德滑坡”等教师节话题,我们真的太需要一场关乎此的话题改造。而这样的改造显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舆论和社会都应该拨开“送礼节”的迷雾,不再不假思索地传播;二是制度设计也必须更多一些人文关怀,别只过度开掘职业道德而忽略个体权利。在教师节这个温暖与问候的节日里,这才是理性的叙事与承担。否则,不仅教师会逢节日即被污名化,整个社会也难以从公共致敬里,获得应有的心灵洗礼。 王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1568 2013-09-10 00:00:00 二 讨论教师节时,我们该关注什么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