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什么是“心魔”
“恶心事”绝非张曙光个人的事儿
0912hddc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恶心事”绝非张曙光个人的事儿

■个论

9月1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涉嫌受贿案开庭审理。对13起、涉嫌受贿金额折合人民币4755万余元的指控,张曙光当庭表示认罪,并称其受贿款是用来满足情人的需要,部分受贿款用来参评院士使用。他还当庭自称人品太差,做出这样的事情很恶心。(9月11日《新闻晚报》)

官员贪腐,不仅仅是恶心事儿,更是伤害社会公平正义的痛心事儿。腐败的危害不必赘述,由上而下都对反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张曙光说,受贿款的流向,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满足情人需要”。这种事儿确实恶心,不仅违背公德私德,更重要的是以权谋私来为生活的腐化埋单。不过,这种恶心事儿,除了权力春药的催化,背后或许更隐藏着利益的置换和输送。包养情妇,到底是张曙光个人主动,还是性贿赂挖掘的陷阱,这需要搞清楚。从刘志军等诸多落马高官身上,都能看到“性供奉”的魅影。那么,又是谁挖下这情色陷阱,又是谁在充当着掮客的角色呢?

落马官员的桃色丑闻,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官员自己干成的恶心事儿,而是多种力量和角色勾兑的结果。厘清这恶心事儿背后的恶心之人和恶心生态,不仅仅是对张曙光陷于情色泥潭的反思,更是打破个别官员情色魔咒的关键。近些年来,在不少落马官员身上,都能看见情妇的影子。是私德败坏使该现象蔓延,还是当前的个别地方权力生态和社会环境催生了这些恶心事儿的频发?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某些官员撕下遮羞布,也有着恶心的生态在制造着道德裸奔的心态。

另外一件“恶心事”,是张曙光将“部分受贿款用来参评院士使用”。这事儿的恶心之处,指向的是学术圈的腐败和沦陷。2007年、2009年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张曙光均未如愿。随后,他开始走上了“花钱买院士”的道路。据他自己供述,他向今创集团总裁戈建鸣索取800万、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1000万、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500万,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虽然这些钱未必都用于贿赂院士评选,但从总数来看,无论是怎样的比率,都是令人讶异的。这些钱都给了谁,谁又在院士评定中放水贩权,真相待解。因为,这关系到学术的权威和学术土壤的纯净。

张曙光的这件恶心事儿,无疑又牵扯出学术腐败的恶心事儿。近些年来,中国学术圈可谓丑态毕现,象牙塔里的丑态侵蚀着学术纯净的土壤,动摇着学术公信的根基。不少时候,学术的光环都成为转化成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张曙光对自己恶心事儿的供述,暴露出一些学术圈的蝇营狗苟,相关部门又岂能视若不见?很显然,如果不是这些学术圈存在的恶心的生态,张曙光这恶心事儿又怎么会有生发的土壤?

因此,张曙光干出的这些恶心事儿,指向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堕落,更是权力生态和学术生态的沦陷。无论哪种权力,最终都得关进制度的笼子,走上制度的轨道。否则,干这些“恶心事”来恶心人、恶心社会的,张曙光不是始作俑者,也不会是终结者。个人的腐化和变异,固然是“恶心事”发生的主观动因,但是,除此之外,制造恶心事的客观生态亦应引起重视。“恶心事”不仅仅是张曙光个人的事儿,更是环境变异和生态沦陷土壤上结出的恶果。 □时言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2671 2013-09-12 00:00:00 四 “恶心事”绝非张曙光个人的事儿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