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养老制度改革需要“无知之幕”
个税下一步如何走?
“培养孩子独立性”不能剑走偏锋
诺奖得主不懂中国年轻人的忧与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诺奖得主不懂中国年轻人的忧与痛

■个论

11日,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继续举行。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中国已经在短期内弥补了技术方面的很大差距,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工厂,创新力还是零,没有什么新的”。菲尔普斯说,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推动创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而后者需要人才。“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9月12日《新京报》)

从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嘴里,听到“年轻人做公务员是严重浪费”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是五味杂陈。前几天,我们还在揶揄苹果秋季发布会创新乏力,现在,菲尔普斯简单的几句话,戳中的是“争相涌入体制内”的很多年轻人心底的忧与痛。身家千万的年轻人,因为羡慕公务员“高人一等”的身份,尚且想借考公务员来改变以前办事时低声下气的窘状(见3月20日《黑龙江晨报》),对其他试图借此改变命运的年轻人而言,过多的指摘显然太“装”。因为,面对“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描述公务员群体的关键词支撑的现实存在,又有多少人不怦然心动?

比如隐性福利的问题,3月20日《黑龙江晨报》给出的调查表明,在工资高、稳定、轻松之外,一年到头,公务员各种名目的补助应接不暇,甚至连女同志买卫生巾的钱都有补助。而诸如南昌市公务员“福利团购房”、北京部分经适房成福利房等,对公务员群体而言,更是“少去十年奋斗”的实实在在的福利。更为重要的,还是双轨制养老的问题。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养老金中位数是新农合养老金中位数33倍的背景下,是“现在30岁的普通80后要存够223万元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真切忧虑。

所以对菲尔普斯来说,解得了经济学难题,不见得能读懂中国年轻人心底的忧与痛。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年轻人更多推动创新的角度看,菲尔普斯给出的提醒和表达的忧虑,其实仍是那个老问题。也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聪明、最上进的那批年轻人,相当多数都将自己激情与青春,耗费在年复一年的“考碗”中,显然是从创造力、创新力以及教育成本、人才流向等多层面的严重浪费。具体表现就是,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流水线代工厂,却没有辐射世界、影响世界的硅谷;我们有着让人叹为观止、无所不能模仿的山寨文化,却至今没有一个能用创造力征服世界的一流品牌……

多年前,下海拼搏是大潮流;多年后,回归体制是大趋势。面对诺奖得主不懂、不解而又满怀真诚的提醒,舆论可以发出“年轻人,不一定到体制内去”的善意规劝,尤为关键的,无疑还是更多创造条件,打造激发年轻人重拾在体制外能够无忧无虑打拼和创造的大环境。比如逐步将公务员还原为普通职业,而非继续让双轨制生发无所不在的诱惑力;比如积极打造所有人都能欣享的公平公正的求学、就业环境,更好打造尊重科研、激励创新的环境与平台;着眼长远,为所有劳动者提供能够免除后顾之忧的公共福利兜底等。当人才的流动更多遵循浓厚的个人兴趣和多维的社会需求,所有的创造和创新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回报——所有年轻人都能尽情展现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前途无量的社会。

晚报评论员 李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2988 2013-09-13 00:00:00 五 诺奖得主不懂中国年轻人的忧与痛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