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严防“地王”不能止于隔空喊话
副局长造谣被刑拘的多重警示
景区降价别再是“真实的谎言”
0927bjhl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防“地王”不能止于隔空喊话

■个论

“地王”连出,再次引起监管层的重拳整治。国土部日前召集13个省份和16个城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要求,供需紧张的一线城市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平抑地价,务必做到年内不再出“地王”。记者获悉,自2011年以来,国土部以通知、座谈会连续6次向地方喊话,要求严防“地王”,但从实际效果看来,“地王”似乎并不因国土部的喊话而消失殆尽。(9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一方面,国土部连续6次向地方喊话,要求严防“地王”,另一方面,各地“地王”数据不断刷新。胡存智认为,国土部设计的防范地价异常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绝大多数“地王”的产生,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控制好投放节奏,“地王”大都可以避免。而地方国土部门却感觉在控制“地王”的问题上很被动:土地征转成本逐渐提高,再加上地方财政的压力,还有招拍挂下地块价格由市场决定,很难管控。

国土部连续约谈地方国土部门负责人,要求严防“地王”,体现了国土部从源头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但笔者认为,国土部不仅要提出严防“地王”的要求,而且要明确处罚细则,提高执法执行力。而这样做的积极效用,无疑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商品房土地市场热度不减,“地王”连出,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导致保障房建设计划难以完成。有的地方保障房只见“供地”不见“供房”,保障房源被鸠占鹊巢。

虽说住房消费早已进入了市场化时代,但是作为公众重要生活资料的住房,实际上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给百姓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源,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地方政府没有理由躺在土地财政的政绩沙发上沾沾自喜,而回避平抑地价与供给保障房的责任。

从经济的角度讲,保障房需要政府减免税费,降低地价让利。而地价上涨,卖地收入增加可以让政府赚个盆满钵满。有的地方过分依赖房地产财政,忽视保障房需求,其动机不难理解。但是,地方政府过分依赖房地产财政,土地价格不断飙升,助推房价高扬,增加了民众住房消费负担,背离了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对此,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打破房地产财政思维,平抑地价让利于民,加快保障房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居住权利;另一方面,国土部要积极履行监管责任,对建设保障房不给力却“地王”频现的地方,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处罚。

从根本上讲,要改变地方的土地财政热情,仅有公众用脚投票,仅有国土资源部发通知、提要求搞“隔空喊话”,远远不够。只有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多从民生视角审视地方政绩,通过科学政绩考核评价的力量,纠正唯GDP马首是瞻的短视政绩观,才能促使地方政府把土地财政热情转移到民生工程上,拿出诚意与行动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

□叶祝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6621 2013-09-28 00:00:00 六 严防“地王”不能止于隔空喊话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