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乡建受阻,于建嵘们如何介入公共生活?
被虚构的“雷语”与自我回避的讨论
医治楼市痼疾须触及财税改革
“台风罚单”折射粗暴的公共管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建受阻,于建嵘们如何介入公共生活?

■街谈

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凭借一张“商请函”便踏上了去贵州兴义市挂职村主任助理的路。但于建嵘到后,当地政府任命书却迟迟不下达,挂职之路因此而扑朔迷离。10月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于建嵘时,他称:由于当地领导之间看法不一,自己的抢救布依族村落的发展计划目前处于暂停状态。(10月8日《华商报》)

对基层政府而言,能够招商引资无疑是件快事。因而,在于建嵘下乡之初,基层官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负责旅游的官员、当地重要官员全程陪同考察,并肯定了他的发展思路。在考察结束后,当地乡政府还专门向社科院发出了商请函,邀请于建嵘下乡挂职“村主任助理”。种种迹象表明,基层官员并不排斥专家,也不反感所谓的乡建。在脱贫致富范围内的乡建,与振兴地方经济的思路一脉相承。而对于建嵘乡建态度的转变,恐是基层官员从中嗅出了某种危险的味道。

从报道看,有着社会问题研究专家之称的于建嵘,其乡建目的,不仅在于扶助一两个村,他下乡的决心,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建设“新的公共生活规则”的愿景。确实,对于凋敝不堪的乡村,仅仅依靠一种扶贫式的财富建设,无助于挽救“礼崩乐坏”的乡序。重建乡村,还必须依靠乡村公共生活规则的重建。重建规则,才能抵御种种失序的现实,并使村民们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重建“新的公共生活规则”,是超远输血论、造血论的新乡建观,也是一种村治达乡治、乡治达县治的美妙蓝图。这种蓝图,人们一点也不陌生。某种程度上,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村主任由村民直选,便是缘起这样的公共生活理念。而今,于建嵘们的努力,不过是想在这种框架内,进一步丰富乡村公共生活的可能性,更大地调动底层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而这恐怕就是基层官员,选择排斥于建嵘式乡建的原因。基层政府对于乡建的开放程度,局限于输血论与造血论时代的经济扶贫。而所谓移风易俗,“唤醒群众自治”,皆难登上他们的行动计划。即使个别开明的基层官员,对于这样一种乡村建设思路怀有热情,但仍旧抗不过整个基层落后的治理观念的掣肘。

更为重要的是,更高层面的当地官员对于建嵘乡建的思路,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种捉摸不定的“上峰”意图,也让基层官员惴惴不安。毕竟,从执政实践来看,鼓励新措施、新行动却存在丢官帽的危险,有多少人愿意“冒险一试”?

知识精英们的美好愿望在一个乡村都施展不开拳脚,不是一个人的遭遇,它所反映的是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面临的时代难题。因而,尽管于建嵘们的下乡从规模上看微不足道,但若方法得当,一方面取得开明的地方官员支持,另一方面掌握好必要的沟通技巧,推动乡间公共生活真正在乡村落地并“生根发芽”,或许会给整个乡村建设的局面带来某种宏观路径与启迪。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7447 2013-10-09 00:00:00 三 乡建受阻,于建嵘们如何介入公共生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