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喊山
有“双重身份”的另类国企
五行拳
哑巴美工
学童疏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郑州市民侃华润”系列三
有“双重身份”的另类国企

改革开放之初的国企,给人的感觉是身担重任、尾大不掉。可同样身为国企的华润,却抓住机遇、轻盈转身,不仅实现了由贸易向实业的转型,而且还做得风生水起,这恐怕和华润的特殊“身份”不无关系。

香港,华润的“大本营”

从成立那天起,华润其实就有着“双重身份”:国企中的外企,外企中的国企。

1938年,作为华润前身的联和行,担负着开发党费的政治使命,根红苗正的华润从筹建之初便铸就了自己的国企身份。

1949年3月,周恩来、任弼时指示,将我党领导下的广大华行与华润公司合并。1950年夏、1952年秋,中央对党在香港的所有贸易机构进行了归并,由华润统一领导,由此奠定起华润在中国各贸易公司香港独家总代理的地位。

香港,一个商业发达到极致的国际大都市,市场的最高准则就是自由竞争。盘踞在此70余年的华润也深得其精髓,通过在与世界顶尖高手的过招中,它学会了越竞争越壮大的生存之道。

商战中“另类”取胜

时光流转,70多年后的今天,诞生于香港的华润已经成为中共党办企业的仅存硕果。从战火中的奋勇当先到助力新中国建设,无论是资历还是贡献,它都无愧于“共和国长子”之称,是当仁不让的最正宗的国企。

可是,尽管和其他国企肩负着同样的历史、社会责任,华润却从来不走“寻常路”:它主营甚至是“领导”的行业众多,却从来不搞垄断。

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一路辉煌之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华润面临和其他国企一样的问题:如何生存。

1978年,我国外贸领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国家允许各省、市、自治区到香港开办窗口公司,于是华润通过成立“省市联络部”,把国内同行带进香港,又把自己代理多年的出口商品交还给各省市。

坐拥6家上市公司

1977年下半年,华润开始酝酿扩大实业投资,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华润在实业扩张的路上加快了步伐:自1978年始,四年中华润新办公司52个,其中独资29个,合资23个。自此,华润由代理贸易成功转型为自营贸易,努力发展中长线投资项目,重点投资了零售、房地产、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随着各项目的日趋大型化和专业化,华润为今天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奠定了基础。

2000年起,华润围绕地产、超市、啤酒、纺织、电力、微电子、水泥、燃气、化工、医药、纯净水等领域,组织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由此扩大了今日华润的产业基础。

目前,华润集团涉及业务包含地产、电力、消费品、医药、水泥、燃气、金融等七个战略业务单元。旗下共有21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华润创业(HK291)、华润电力(HK836)、华润置地(HK1109)、华润微电子(HK597)、华润燃气(HK1193)和华润水泥(HK01313)6家上市公司。华润·悦府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9791 2013-10-16 00:00:00 三 有“双重身份”的另类国企KeywordPh“与郑州市民侃华润”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