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浪漫的非正常性
下棋
绕脸傅斜红
王国华专栏 野史新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绕脸傅斜红

看港剧《宫心计》,里面除了折射职场、情爱政治,彼此倾轧,颇合现实的丛林法则外,还有丽妃和太皇太后等一众后宫佳丽的花形面妆,点缀在额头、眉心、鬓边及脸部两侧,花团锦簇,色彩斑斓,意趣非常,但估计全是画上去的。记得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殷桃饰演的贵妃却是把花钿贴在眉心。一画一贴,正代表了古代女性面妆的两种流向,即绘制法和粘贴法。

梁代萧纲算描摹女性面饰的高手,有《艳歌篇》十八韵:“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斜红即是女子梳妆时,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新月形的弯弯红线。又有《率尔成咏诗》中“约黄出意巧”句,讲女子把金黄色花纸剪成图案贴于额上,以为“出意”。苏轼说“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纳兰性德说“蛮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罗虬说“一抹浓红傍脸斜,脸檀眉黛一时新”,可见以红色或黄色点妆大有人在。

额饰中的梅花妆,有一个亦真亦假的传说: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正月初七那天,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竞相效仿,又称“寿阳落梅妆”。至宋朝,还在流行。

在脸上画上妆,总体难度系数不高。但花钿一般是粘贴的,如何在原始手段下保持长久?别急,花钿的材料主要用鱼鳔胶或阿胶。《刘宾客文集》中有金箔、纸、鱼、腮骨、鱼鳞、茶油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阿胶粘贴的记载,以鱼鳔制成,粘性强。妇女用它粘贴花钿时,蘸少量口液,便能溶解粘贴。

唐宋乃花钿的集大成者,花形、鸟形、蝶形、燕形等,争奇斗艳。《二十五史 ·宋史》中有记载:淳化三年,京师里巷妇人竞剪黑光纸团靥,又装镂鱼鳃中骨,号“鱼媚子”以饰面。宋代陶谷所著《潸异录》中甚至有记载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用蜻蜓翅膀做花钿,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时尚像流感,来得快去得也快。爱情往往不比流感更坚贞。《长恨歌》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花钿原本贴于额上不易掉脱,而最终“委地无人收”,杨贵妃临死惨状可见。“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金钗和钿合各留下一半。是给玄宗吗?那个偌大一把岁数的老头?三尺白绫,一缢了之尔。

黄亚明专栏 时尚旧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6787 2013-11-07 00:00:00 四 绕脸傅斜红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