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已85岁高龄
却是汶川孩子心中的“张叔叔”
人文精神和生态意识的合一升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已85岁高龄
却是汶川孩子心中的“张叔叔”
退休老人持续5年为灾区儿童捐款
张家泰老人看孩子们邮寄给他的明信片

他已85岁高龄

却是汶川孩子心中的“张叔叔”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我们现在过得很好”……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几张明信片,口中读起了孩子们写给他的信。

这位老人名叫张家泰,今年85岁的他气色依然很好。昨日,记者同郑州慈善总会周周行工作组一行人来到了金水区南阳路办事处郑纺机东一街家属院内,见到了连续5年为灾区儿童捐款的张家泰老人。

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王治 通讯员 宋海霞 文/图

善举:连续五年捐助汶川贫困儿童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无数孩子在这场灾难中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念书的机会。

“当时我已经退休在家了,看到电视上那些灾区的孩子们在帐篷里,虽然条件很恶劣可还是坚持读书的样子,我心里十分不好受。”张家泰回忆说。

张家泰转身在柜子里拿出了一张荣誉证书,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捐款给发的荣誉证书。

“这是2008年单位号召大家捐款,我捐了600元的特殊党费。”据了解,张家泰是一名退休干部。自从2008年第一次捐款后,他每年都会去邮局为四川灾区的贫困儿童捐款,最少600元,最多1600元,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9月20日。张家泰找出了收据,指着上面写的6个名字说:“这6个孩子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份100元的爱心包裹,虽然对城里孩子来说这不算什么,但对灾区儿童来说这是他们能好好上学的必需品。”

“地震后,我从电视上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无助,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也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张家泰说。

温暖: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张叔叔”

张家泰随后又拿出了一沓摆放整齐的明信片,拿着明信片,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说这是他最宝贵的东西。

“祝张叔叔工作顺利”,“张叔叔,我一定好好学习”,“最近我们生活得很好”……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个个稚嫩的笔迹,孩子们回馈的明信片,张家泰一直保存着。

“我捐款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收到孩子们邮寄来的明信片,看着他们的留言,我就知道这钱他们是收到了,我也就放心了。”看着明信片,张家泰眼中满是慈祥。

“他们都不知道我的年龄,只是知道我的名字和家庭住址,不过这样叫也挺好,‘年轻’了不是?”张家泰特别解释了“张叔叔”这个称呼的由来。

张家泰保存的共有23张灾区儿童寄来的明信片,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笔迹虽然稚嫩,但字迹却十分工整、用心。

“看到这些明信片我就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虽然不能改变太多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但我想这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张家泰说。

希望:“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不想让孩子们像我一样”

“我从18岁就进了部队,进部队才开始识字,我是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了,不想让孩子们像我一样,我能做的也只是每年捐一点钱。”张家泰希望经受过灾难的孩子们不要放弃学业。

在张家泰夫妻的影响下,他们的孩子也纷纷投身教育事业。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毕业于西安交大、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现在都在从事教育工作。

“我也教育孩子们要尽力去帮助别人,有时候我还让妻子也去捐款,不过妻子有病在身,她的退休工资基本都用在治病上了,我就替她献爱心了。”张家泰表示。

张家泰老两口从来不张扬,就连一个小区的街坊邻居也很少知道这位85岁的老人一直在为灾区孩子捐款的事儿。

“我也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才听说张大爷对灾区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是关心。他们老两口平时在社区和邻里们相处得也都很好,他们的爱心和善举也感动了很多周围的居民。”郑纺机社区书记王凯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8877 2013-11-14 00:00:00 四 他已85岁高龄<BR/>却是汶川孩子心中的“张叔叔”KeywordPh退休老人持续5年为灾区儿童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