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人民币加油”的理想未尝不可
警惕“副职泛滥”背后的“分羹效应”
设“弃婴岛”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尊重
死磕“铁饭碗”是场偏执的旅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死磕“铁饭碗”是场偏执的旅行

■个论

2014年度“国考”落幕。本次招考,152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其中111.95万考生走进考场,40余万人弃考。

“国考”大军浩浩荡荡,狂热“公考热”的背后,是每个人对个体命运的思索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而审视每个人的动机,不难发现里面充满着幻想和梦想的对撞,充满着忧思和迷思的纠葛。

“死在编制里”的呐喊,曾引发无数人的唏嘘。而最近,28岁宁波考生小陈“连考6年不言败”的坚持,以及“坚持到不能报名为止”的执着,再度引发公众的思考:体制内,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魔力?

这种“死磕”的韧劲,甚是令人折服。但凡在任何岗位和道路上,依着这股韧劲,恐怕都能有所作为;而6年甚至更长的时光,必定可以无限接近自己的梦想。从做分母到做分子,正是大浪淘沙砥砺的结果。

执着与偏执的界线,在于道路的选择。似乎,从未有人说过,考公务员不是正确的选择。关键在于,考公务员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有从政理想、热心于公共服务,那么无疑是社会之福;但如果是想象“一考无忧”,追求特权庇护与灰色福利,那无疑将消解社会活力的奔流。

小陈死磕“铁饭碗”,是向往体制内的优越,追求想象中的“顺风顺水”。甚至以为,作为大龄青年,进入体制,找对象都会更有优势。在逼仄和窘迫中突围,站在不公食物链的顶端,寻找安稳无忧的桃源,小陈的向往,或正是不少体制竞逐者的想象。

但这种想象中的路径,谁能保证不是冒险的旅程?原因在于,附加在“铁饭碗”的权力红利正在消失,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意味着“铁饭碗”不再坚不可破,体制内也将不再是养尊处优的处所。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无论是十八大后的治腐风潮,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信号,都预示着公务员身上的权力红利将逐渐消失,而“国考”大军们执着和信奉的安稳和优越将被打破。“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强化,权力特享的奶酪,势必越来越小;公务员的“油水”,势必越来越薄。如此情境下,继续狂热于体制,继续想象权力红利,考生们的执着显得越来越不理性,也显得越来越不现实。

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社会分母之上恒定的、优越的分子想象,正在改革的转向和特权的制约中慢慢瓦解。可遗憾的是,不少年轻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在执着地竞逐体制,以图庇佑。这种执着,是否因为道路的盲目,而异变成了偏执呢?而事实上,寻求特权庇护甚至升官发财,无论何种情境下,都未必是正确的选择,对权力红利的觊觎,本质就是一种危险的想象。

权力正在各种改革框架的节制下渐渐回归其本质,权力红利虽然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却有不断萎缩的趋势。死磕“铁饭碗”,进入体制围城后却发现出乎意料,届时,这些偏执者们,又该如何转身,又该到何处去寻找安稳的托身之处?以这种执着和韧劲,有很多路可走,为何要偏执一条道理?

深陷特权迷思和体制圈养想象的年轻人,或者该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若以从政为理想、为服务公共而执着,那么这条道路或可以继续执着下去;若企图在体制内寻找安稳和优越,恐怕得醒醒了。否则,权力迷思后的梦想时分,只怕要陷入更深的困惑和迷惘。

□时言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2188 2013-11-26 00:00:00 二 死磕“铁饭碗”是场偏执的旅行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