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殉难一家人
哥哥哟
民间草药
欲下丹青笔
逃离肉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逃离肉体

柏拉图之恋,也被人称作精神之恋。说的是,一对男女在恋爱交往甚至是结为终生伴侣后,始终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你侬我侬,以精神相交流,远离污秽的肉欲。

这里,柏拉图生生地将情跟欲分开,把欲扔掉,只余最纯粹的爱情。他认为纯净洁白的爱是绝不可被玷污的,一旦突破精神上的爱恋,肉体结合在一起,爱就将变质、腐朽,化作欲望和罪恶的猛兽,把社会秩序破坏得七零八落。

逃离肉体,专注于精神,爱情在柏拉图那里成了一种宗教式的苦修,男人要做活太监,女人要做活寡妇,日日相守,相距咫尺,却永不能水乳交融。

我很是怀疑,柏拉图是不是个肩负灭亡地球人类任务的外星间谍,试图建立起一个爱情宗教,叫天下痴情的男女都中了他的蛊。

据说,世界上还真有不少信奉精神之恋的情侣,但可惜的是,除了那些因了种种原因不能结为夫妻只能无奈地以暗恋、仰慕、追随等形式精神交往的痴心男女外,鲜见能坚持到底的。看民国野史,曾读到一则轶闻,说的是当时的上海有一对年轻夫妇坚持以柏拉图式的爱情维系他们的婚姻。他们分室而居,每日在一起读书、钻研学问、沟通思想,过着和美愉悦的生活。当然,对之不理解的人也相当之多,遇到别人质疑,夫妇俩就会耐心地向对方解释,并告之,没有肉欲的爱才算得真正的爱情。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妻子病逝。过没多久,那丈夫就娶了个上海滩知名的交际花为妻,还在报纸上登了结婚的广告。这段著名的柏拉图之恋也就以浪漫唯美始,以一个笑话的形式终结了。

屠格涅夫一辈子没结婚,谈过8次恋爱,有了一个非婚生的女儿。但文学史上大书特书的却是贯彻他一生的一场柏拉图之恋。他25岁那年对当时红遍全欧的女歌唱家波林娜·维阿多一见倾心,可惜波林娜当时已婚。但这阻挡不了屠格涅夫那颗火热滚烫的心,自初见之后,余生40年,屠格涅夫始终追随在波林娜的身边,若即若离,终生不渝。

这样的苦恋因其鲜见,所以感人。但,屠格涅夫若是有机会与波林娜结婚,他还愿意与她以精神之恋的形式相守吗?如果他们真的在历史上结合了,就能真的美满一生吗?

逃离肉体的爱情,愚以为只是爱情的畸形体而已,反之亦如是。精神之恋远离了物质的肉体,正如流水失去了源头,开得正艳的娇花离开了养育它的枝头,注定了是要干涸枯萎的。

“相望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诚哉!斯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2443 2013-11-27 00:00:00 三 逃离肉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