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孩儿的价值观
有一些善非常简单
吃书
敲山震虎的力度
不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朽

无启民,是无启国的国民。

张华在《博物志》里说:“无启民,居穴食土,无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还化为人。”这段文字,后来被段成式拷贝到《酉阳杂俎》里面去。具体描述还要多一点:“录民膝不朽,埋之百二十年化为人。细民肝不朽,八年化为人。”

学者袁珂说,古人所说的“不死”,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羽化而登仙;其二,“非修炼之类也”。即,人老了,自动走入山林而不归,或者将死者做成木乃伊,相信会在某一时段复生或永生。

无启民的再生,应该就是袁珂所讲的第二类情况吧!这个方外小国的国民,穴居、吃土。尤其怪异的是,其国民不分男女,死后埋到地下。百年之后,大地深处仍然怦怦跳动的那颗心脏霍然而起,再次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我一度怀疑,张华所描述的是蚯蚓。——蚯蚓雌雄同体,以土为食。在地里做工的人如果把蚯蚓铲成几段,就分别成为几个新的个体。

当然,这推断如果属实,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复生。无论法老还是平民,死后都要把尸体做成木乃伊。经典大片《木乃伊归来》就是建立在这种架构上的杰作。

所以,所谓无启民,描述的是不是古埃及人的风俗?如果是的话,那么关于远古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又可以搞出一大批成果来。

《山海经》是先秦时代的著作。这本书里,也提到了不死之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黑人?),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有时候想,长生不老多好啊,可以永远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忙忙碌碌几十年,然后休息一百年。休息之后再重新开始。

不过,转而一想,没有了生老病死,没有了悲欢离合,生命或许就轻飘飘没有了质量。

我非常喜欢顾长卫的电影,尤其是《立春》这部片子。

王彩玲有一副好嗓子,她一心想做一名职业演员。于是跑到北京去,到各大文艺机构展示才艺,希望有个容身之地。但她最终没有找到机会,只能孤零零地回到故乡继续教书。

改革开放开始了。某种意义上来讲,此刻已是立春的时节,而王彩玲最美好的时光也过去了。青春易逝,转眼间,她已成中年妇人。——立春了,但春天是属于下一代人的了。

怎一个叹息可以了得!

我欣赏顾长卫,约略在于他的某种情结。那其实是一种直戳到骨子里的痛楚。

《立春》的结尾特别安排了一个虚幻的场景:王彩玲在盛大的音乐会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她的嗓音珠圆玉润,台下掌声如潮……

王彩玲有一颗不死的心。每一代文艺青年,都有自己的心事。

他们都是无启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4747 2013-12-04 00:00:00 三 不朽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