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相濡以沫里的隐私
老郑州的贫民窟
日高房里学围棋
白象的娱乐营销:
一招“隔山打牛”的营销硬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相濡以沫里的隐私

★寇研专栏 研外之意

有一点毋庸置疑,“隐私”意识是伴随着个体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出现的。“隐私”是块自留地,意味着界限。这界限在生人、普通朋友之间,还容易树立。家庭内,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强势方和弱势方是明摆着的,所以至少也会在表面维护“隐私”的尊严。当孩子模仿电视剧台词指责当妈的:“你偷看我日记就是侵犯隐私”,当妈的尽管决定下次偷看时要更加小心才是,还是会满脸堆笑:“妈不对,行了吧!”

难度大的,是在婚姻里。说夫妻双方有各自的隐私权利,就像说人生来平等一样,使人感觉特别自尊,但一旦要落到实处,总也步履维艰。如果一方说“这是我的隐私”,就相当于自己动手建一堵墙,把那个人推开。据说,中国90%的已婚女性会“查看”丈夫的手机,这90% 的丈夫最后是怎么缴械投降的,可以设想一下这个情景。

“你怎么看我手机?”“我看看怎么啦?”“你这种做法不对。”妻子倏地从沙发站起,慢悠悠摘掉脸上的面膜,定定地看丈夫的眼睛几秒,然后甩腔甩调地说:“没干坏事,干吗心虚呀!”丈夫:“我不心虚,这是我的权利。”妻子:“不心虚,怎么怕我看?”丈夫:“我干吗心虚,我又没怎么样?” 妻子:“那怎么怕我看?”丈夫:“我不是怕,我是……”“还是心虚!”……

心不虚能自证吗?怕是不能。再说妻子“心不虚,就别怕我看” 的逻辑倒也特别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所谓“不做亏心事,别怕鬼叫门”。婚姻里“隐私”的微妙在于,你不能明目张胆对对方宣布“这是我的隐私!”而是要春风化雨,使那个人自己能意识到,哦,这是他的隐私。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以后,好像是个正常人都得有点隐私,但在中国式婚姻里,“尊重隐私”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中国样板婚姻,更倡导相濡以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一来,关心丈夫思想动态、查看手机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我倒也不是为那90%的已婚女性的丈夫抱不平,只是侵犯就是侵犯,你摆明就是要看,要侵犯,那也行,但别盛气凌人地报以“不心虚,就别怕我看”的架势,因为心不虚,终究无法自证。但,也不能因为不能自证“心不虚”,就因此证明了“心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9637 2013-12-19 00:00:00 四 相濡以沫里的隐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