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相濡以沫里的隐私
老郑州的贫民窟
日高房里学围棋
白象的娱乐营销:
一招“隔山打牛”的营销硬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郑州的贫民窟

★李开周专栏 住在民国

十年以前,我大学刚毕业,收入很少,买不起房子,为了省钱,在郑州北郊庙李村租了一个小小的标准间。村民们为了多挣租金,用土地补偿款和低息贷款盖了一幢又一幢劣质筒子楼,楼层很高,楼间距很近,搞得五层以下暗无天日,见不到一点儿阳光。

我在顶层住,阳光还是有的,但是没有电梯。晚上下班回来,楼梯间黑魆魆的,你得使劲咳嗽一声,房东装的声控灯才会亮起来。爬到第二层,灯灭了,还得再咳嗽一声,如此这般爬到我住的七楼,中途得咳嗽好几回,不明白内情的朋友还以为我得了哮喘。后来我嫌这样爬楼太累,从立交桥玩具摊买了一面铜锣,每爬一层就哐的一声敲一下锣,状如耍猴,又滑稽又凄惨。

现代中国不流行“贫民窟”这个词儿,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住的其实就是贫民窟。或者也可以这样说,那时候整个庙李村就是一座大型贫民窟,贫民窟里住满了农民工、大学生以及各种各样来路不明的低收入群体。没有人愿意在贫民窟租房,只是我们收入太低,租不起大房子,即使租得起也不愿租,因为我们还要攒钱买房,攒钱养家,攒钱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把所有积蓄都花到一套租来的房子上面。

民国郑州也有贫民窟,1928年郑州市政府出版的《郑州市政月刊》记载:“本市金水河一带有许多的席棚,均系贫民住家,不但市面上不美观,并且有很多危险,一遇火警便烧得干干净净,又要延烧别人家的房屋。倘到下雪的那一天,或者是阴雨连绵的日子,这些席棚是会倒塌的。杜岭、五里堡等处也有这样的席棚,许多贫民一家两代或一家三代人都在这样的蜗居里过生活。”

在整个民国,每座城市都有一些贫民窟,一座城市越发达越繁荣,贫民窟也就越多。例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市区,全市三百多万人,其中一百五十万人在垃圾场上和臭水河边安家,他们搭建的简易窝棚跟旁边不远处的洋房大厦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某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看来,这些窝棚是大城市的毒瘤,是必须尽快拆除的对象,但是对广大盼不到廉租房和经适房的穷人来讲,它们却是解决居住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泅渡高房价时代的一根救命稻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9638 2013-12-19 00:00:00 四 老郑州的贫民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