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第十届绿城读书节 第十届绿城读书节“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投票阶段有多火爆?负责接收投票短信的工作人员最有发言权:“一整天电话都在响。早晨起来一开机,‘嘀嘀嘀’一下子进来300多条短信。” 本次最终获得“书香家庭”称号的爱书人有:苏岩、李毓梅、王敏、徐东彬、胖哥、王喜才、胡新治、尹顺国、陈墨、牛蕴。本活动的奖品、证书将按读书节执行流程,择期颁发。 郑州晚报记者 张柳 好文分享 爱书人写的文字果然很不一样。本次市民来稿中,既有一生与书相伴的点滴回忆,也有读书、修心的方法总结,还有许多好书推介、读后感,每一篇稿件读来都令人心动。在本次评选活动进入尾声之时,特刊登获奖市民尹顺国的一篇来稿,分享下他在读书时的各种随想。 我是这样读书的 □尹顺国 读书干什么?是为了思考生活,是为了活得明白。对我来说,这就是享受,也就足够了。在读一本书时,我常常在书边涂鸦,甚至在情思难遏时,我的文字会把书中原文都给覆盖了。读过的书,偶尔再回头翻翻,看到那些随手画出的黑、红、蓝的道道,那些书边随意驰骋的想象文字,既勾起了对往日读书情景的回忆,又禁不住佩服自己那时那刻的匪夷所思。下面就是几段我在一本书上的部分涂鸦: ●回首人生,在半辈子过去之后,如果你真能有时间坐下来,在没有任何光亮的黑暗里,在没有任何声响和俗事烦扰的个人空间里,你回首,你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一声叹息。并且,仅止于一声叹息。第二声叹息,便不是你人生中的声息,而是人生的噪音。唯有那一声叹息,才是你人生的真谛! ●一个人一天有多少时间真正直接和大地接触?我曾仔细地想过,没有多少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间接地和大地连接。比如我,住在三楼,办公在六楼,上班或骑车或坐车,中间直接和大地接触的时间和空间,极少。因此,发胖便是必然,病多了也是应该。我现在理解为何得病,原因在于得地气太少。 ●人在的时候,以为总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一醉醒来,人已走远,唯有白墙四壁。同学们久别重逢,你看同学有多老,你就有多老。同学聚会一次,就是照一次镜子。 ●往前看,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未来远在地平线以外,眺望只是一种人生的姿态。在夜里读书,臆想着,隔着厚厚的黑暗,觉着你看到了,明白了。一到明亮处,一到阳光下,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享受一下人生;别总是匆匆而过,忽略了人生航道上两岸的风景。坐在甲板上,静静面对漫过的人,直至体会到自己的动也是静。 ●在黑暗里,一切欲望都妄想着冲出去,到明亮的天地里;我们跌跌撞撞穿过黑暗,把自己放在光天化日之中,却不知道穿过黑暗之后,要走向哪里。 ●历史就是人的故事。北岛说,“死者如沉钟,往往只在家庭团聚时敲响。”历史学家将碎布缀成一件遮蔽裸体时间的外衣,让人看到了人类的时间穿着时尚在历史的舞台上一路走来。 ●人的一生,走不出自己脚步的距离。脚步的长度就是人一生的长短。哪一天,这一个脚步的距离都迈不过去了,生命、人生也该停止,也就结束了。一个人的世界也就是一步之遥,此岸与彼岸。区间并不大,范围并不广。 ●人没有最后一次,人生便显得更轻更贱。最后一次,才显得珍重。人生之路不需多,只需一片辽阔的天空和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足矣。我们自以为与时俱进,其实在不断后退,一直退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我就是这样读书的,就是这样读着思考着,画着涂鸦着。也许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别人,不要紧,方式方法都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读书人来说,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才最重要。但愿我们都能从读书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