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涨价治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农民进城成本”真有那么夸张?
0319HRRW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农民进城成本”真有那么夸张?

■个论

社科院测算,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社科院称进入城镇的个人每年平均需要支付1.8万元的生活成本,还需要一次性支付10万元左右的购房成本。假设公共成本是由政府来出钱,每年解决2500万人城镇化,政府每年一次性投入约6500亿元。

(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的城镇化,不是房子的城镇化、而应该是人的城镇化。有人将之概括为“农民进城、资本下乡”。进城自然就要成本,就像不少农民说的,“除了空气免费,其他都得花钱”。社科院的测算,其实已经是去年的事情,各地早有自己的算盘,譬如“山东农民进城人均公共成本18万,住房成本占比重最高”等。此前有数据说,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以此基数来测算公共成本,恐怕真的要非常吓人。

农民进城,自然要分蛋糕,老“食客”自然不大乐意。道理不复杂,公共资源总是个定量,譬如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僧多粥少,饭碗堪忧。“这就像坐电梯,上了电梯的人不愿意电梯多停楼层,也不愿电梯再进人。”于是,农民进城成本就成了一张金字招牌,借此提醒地方部门要“悠着点”、“慢着点”。

“农民进城成本”真那么可怕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因为“假设公共成本是由政府来出钱”这个说法,本身就荒诞不羁。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曾断言,“对农民工进城的成本,财政投入并不大。”以重庆户改的经验为例,每个农民工进城成本在10万到12万。其中,1/3是属于政府要拿的钱,2/3是属于社保。社保里头,其中有1/2是企业要出的,1/2是农民要拿的。上述支出还不是当年即期支出,所有这些成本都是要分十年,等于平均每年一个农民工的进城成本是一万块钱,而这个一万块钱还有70%是由企业、农民承担,剩余的三千多才是由中央、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财政占比有限、多级政府分担,而且还是“分期付款”,这成本有什么可怕的呢?

凡事谈成本,自然不能不说收益。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数据称,2013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升至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城市化率都在75%以上。这起码说明,中国城镇化还有很大的空间。据权威测算,2001年到2011年10年期间,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5年,如果城镇化进展顺利,我国居民消费规模会从不到20万亿元提升到30万亿元,投资的需求规模或达40万亿。这对于转型的中国宏观经济来说,是扎扎实实的内需机遇。

成本当然是支出、是负担,但推动中国农民进城、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命题。让农民带着资本收入进城,让城市福利均衡化、公平化,“农民进城成本”就不至于成为横亘在历史大势与农民权益面前的一块顽石。

□邓海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3012 2014-03-19 00:00:00 三 “农民进城成本”真有那么夸张?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