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娱乐 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写在戛纳之后:女人们的女明星
《舌尖上的宿舍》:
戏仿的善意与自由
从舌尖吃懂中国,以美食见证人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舌尖上的宿舍》:
戏仿的善意与自由

《舌尖上的宿舍》:

戏仿的善意与自由

□柏小莲(专栏作家)

单纯的时光,在人生里不过那么几年,因此要抓紧一切机会。

上个周末,一部学生自制视频《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悄悄火了。桶装泡面,火腿肠、永远烧不滚的开水和青春痘旺盛的小男生们聚在宿舍一起吃饭的场景,把我们带回大学时代。旋转展示镜头来自一只顶着泡面的三脚架,人肉控制转动,光源是学生宿舍最常见的节能型台灯。高仿BBC的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终于也有了自己的高仿版,而对于这个山寨了“山寨作品”的小团队,网友们却给予了最大的善意和宽容。

也许因为这算是史上最充满善意的戏仿吧。主创人员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忠实粉丝,拍摄这个视频也没有传说中的选角与剧本创作的过程,仅仅8个人的团队是相邻两个宿舍的8个人,利用课业结束与考试之间一段最轻松的时间拍摄完成。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是这有限时间、简陋条件下的创造力。比如隽永又学生味浓浓的台词,“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还有跟原作中十分相似的镜头语言,爬树一段几乎梦回原作,只是“男主角”“尼玛坤爷”对着镜头邪魅一笑场,“其实不用爬树的”,可以解读为搞怪,当然你若硬要说是在讽刺原片也勉强可以。

有相关报道说,《舌尖上的宿舍》导演今年19岁,小学开始接触摄像机,去年高考的第一志愿本来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广电制作专业,阴差阳错被提前批次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但他比那些如愿以偿进入梦想之校的同龄人先一步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当然不算代表作,也不能说是处女作,只是一个练手的小作业,因为趣味性和话题热度,得以小范围走红。

《舌尖上的宿舍》当然也跳脱不开《舌尖上的中国2》之窠臼,比如怀旧和狭隘,缺少创造力和冒险精神,但一想到这是一群不到20岁,还是从天南海北的城市乡村来到北京读书不超过一年的大学男生的作品,就还是会多一分宽容之心。一部拍摄制作周期不到10个小时的视频作品,所有的拍摄成本也就是几包桶装方便面与配菜,拍完都成了工作餐,成本大概都抵不上拍红烧肉那一集的道具。说来说去还是老调:单纯的时光,在人生里不过那么几年,因此要抓紧一切机会,有了灵感就释放,有了情怀就表达,尽量推迟圆滑世故和苟且偷生,不要过早地投入阴郁而孤僻的命运,像那些围绕一盘红烧肉都能打得头破血流、很久不知道快乐为何的成年人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2034 2014-05-27 00:00:00 二 《舌尖上的宿舍》:<BR/>戏仿的善意与自由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