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TOP学习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五招 帮助孩子远离“暑假综合征”
暑假 家长别忘了给孩子补上三节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五招 帮助孩子远离“暑假综合征”

■关注孩子暑假生活之二

“漫长”的暑假到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惶惶不安的心绪。很多家长担心过长的空闲时间会让孩子“玩疯了”,而报班又不知怎么报才效果最好。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健康、快乐而有意义地过好假期,远离“暑假综合征”呢?业内人士认为,家长不能为孩子报班而报班,要让这几十天的假期过得有意义,家长最好做好5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好暑期规划,报班和让孩子“吃苦”都要适度,学会劳逸结合,注重EQ(情商)培养。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第一招 补习不能少,但要劳逸结合

李女士说,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所以想在假期让他巩固旧知识,预习新功课。采访中,很多家长都表示,利用假期让孩子补习功课是暑假生活的不二之选。

针对家长的想法,郑州联大外国语学校校长甘宇祥的建议是:报班不能贪多。报班太多,不仅经济投入大,而且孩子会因疲于应付而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学习内容过多,加大了孩子新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喘息之机,这样容易引起孩子头脑发昏、发胀、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较好的做法是综合考虑孩子的精力、兴趣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报一至两个班,从而让孩子在暑假里生活张弛有度,学到新的知识。

第二招 要在暑期注重EQ(情商)培养

有些家长由于缺乏对孩子自身特长、兴趣的了解,盲目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结果花了不少钱,孩子所学无用。

对此,教育心理学家路应杰建议家长: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不能重文轻体,可以让孩子学习游泳、溜冰等运动项目;多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看看蓝天白云、彩霞落日;给孩子一些时间,不带学习任务地听音乐、看电影、参观科技展和博物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猜谜语、唱卡拉OK、登山远足、家庭聚会……这对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初二外语老师姜玟也认为,对上学期间的孩子来说,没有比培养兴趣更重要的了。比如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远比掌握了某些技能重要,因为绘画是一种充满灵性与天赋的艺术。让孩子保留创作的童心是最为重要的。

第三招 要清醒认识成绩,期望不要太高

姜玟老师说,学生暑假长,如果能抓住暑期进行补优或补差非常关键。时间安排得合理,可能比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学的知识点还多,进步还大。正是因为课程密度大,对于查缺补漏正是大好时机,如果别人充分利用了暑假,而你荒废了暑假,成绩差距可想而知。

但她同时也提醒家长:家长都希望孩子报班后成绩能够突飞猛进,其实短短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里,能攻其一点有所收获就不错了,别对孩子暑期报班要求太高,给孩子太大压力。

当然,如果孩子在校学习成绩一般,自己又有上进心,那就可以对症选择同步提高班,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如果孩子某一门课基础非常弱,到了辅导班可能跟不上节奏,不如进行一对一单独辅导,收效较快。

第四招 让孩子“吃苦”要适度

家长连先生告诉记者,曾看到一篇报道,别人告诉一个家境不错的城里孩子,穷苦地方的孩子连饭都吃不上,城里孩子居然说:“饿了为啥不吃巧克力?”震惊之余想到自己的孩子对于“吃苦”也是一点概念没有,这个暑假,给孩子报了个“吃苦”夏令营,我想,就像《甲方乙方》里的那个北京老板,吃够了苦头就该知道为别人着想了。

针对家长连先生的做法,路应杰老师表示,让孩子尝点“苦头”,磨砺意志,这是很多教育家都在倡导的做法。但他也提醒这位家长,让孩子“吃吃苦头”是好的,不过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决定。比如孩子身体不是很好,过度的劳累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危险。要做到“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沟通好,孩子愿意效果才更好。

第五招

和孩子一起

制定作息时间表

不少学生在假期里生活无规律,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假期过得了无生趣。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方法, 就是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

路应杰说,为避免这种“暑假综合征”,学生应当注意作息时间,不宜熬夜或贪睡,饮食要营养均衡、学习和休息要张弛有度。适度安排一些户外运动,多接触大天然,多接触生活百态。

他的建议是:家长们在为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时,不要把家长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应该让孩子参与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样孩子执行时间表就有积极性。时间表制定好了,家长还要督促孩子遵守规定,经常进行检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3218 2014-07-04 00:00:00 五 五招 帮助孩子远离“暑假综合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