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文化产业周刊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圣之疾
失败的刘备留下了好名声
0630glc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来到德国西北部的小城哥廷根留学。在这里,他认识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伊姆加德。

伊姆加德是季羡林校友的房东迈耶的大女儿。一天,季羡林应邀去了迈耶家,在晚餐的桌子上,认识了伊姆加德,却对美丽的她不敢多看。

1937年,季羡林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了。按要求,论文必须得打印出来,可是他既不会打字,也买不起打字机。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伊姆加德羞涩地敲开了他的门,称可以用父亲工厂淘汰的打字机为他打论文。其实她早就喜欢上了才华横溢的他,却羞于表白,就想通过帮助来接近他。

季羡林喜出望外,却又幽了她一默,说你不会要很高的报酬吧?我可是穷学生,没有钱的。伊姆加德的回答令他很温暖——我要你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作为报酬。

这一年,季羡林26岁,伊姆加德25岁,爱情的火花在两具青春的体内迅速燃烧起来。

就这样,每当伊姆加德帮季羡林打完一篇论文,他就陪她去哥廷根的某个地方。在接下来的4年里,伊姆加德用她纤细的十指帮季羡林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季羡林用他的一双大脚陪她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

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季羡林是忐忑不安的,他有个秘密始终不敢告诉伊姆加德。他在国内是有妻儿的,虽然是旧式包办,无爱情可言,但他要负丈夫的责任。

归国的日期越来越近,季羡林在矛盾中挣扎着。爱情、责任让他难以抉择。还有,战乱中的祖国也需要他。想到祖国,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临。毫无防备的伊姆阿德慌乱地哭了起来,央求他留下。可他仍然选择了回国。知道留不住他后,她擦干泪,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在论文的最后打上一行字:一路平安!但请不要忘记!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此一别,却成了永别。

1980年,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找到了伊姆加德的家。可开门的人却说不认识她。其实当时伊姆加德就在楼上,而开门的是刚来的房客,不知道伊姆加德的名字。

就这样,这对有情人在刻骨思念中度过35年后,终于有了相见的机会,近在咫尺,却还是擦肩而过了。

2000年,香港一位女导演在拍季羡林的传记片时,到哥廷根找伊姆加德。她说,我一直在等他回来,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我还能打字!她深情地凝视着那台见证他们爱情的老式打字机上,眼泪在已不再清澈的眼眶中闪烁。

对爱情,伊姆加德可谓至真至纯至坚强。她伴着一台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付出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但她却甘之如饴,她觉得只有等到他回来,她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5910 2014-08-22 00:00:00 五 无标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