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文化产业周刊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圣之疾
失败的刘备留下了好名声
0630glc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1980年代之前,半大男孩儿好像对火都很着迷,几乎很少有不玩火的。

半大孩们所带的火种,有两种,一种是火柴,人们称为“自来火”。那时候统治豫北火柴市场的,是安阳火柴厂出的“工农”牌,二分钱一匣,十匣为一封。故坊间那时有一个形容女孩子疯癫的歇后语:五匣火——半封(疯)。另一种是汽(煤)油打火机,银白金属壳,储存油料的盒子里塞点棉花,棉线做的火芯从棉花里通过一个小孔出来,旁边是一个很小的、带横纹的钢轮,用力转动小轮,摩擦下边的火石,便引燃火芯。这个在当时是很高档的,买一个要五到八毛钱,很少的半大孩才会拥有。

获取火柴很容易,事先保存一个空火柴盒,再从其他的火柴盒里分别抽出几根装到空盒里。这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想拥有打火机就非常困难了,要么“偷”, 有抽烟用打火机的父亲,孩子找机会摸到手,藏匿起来。也有胆大的“偷”家里钱或鸡蛋的,攒够了买个新的。能拥有一个打火机,也是那时候很多半大孩的“梦想”。

半大孩们自主的生活,几乎离不开火。有了火种,在野外烤火,燎麦、燎玉米棒、炸豆、焖红薯、烧蚂蚱等一切与火有关的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因为有了火,童年、少年的生活也算有滋有味,充满温暖了。

童年的我对火几乎是痴迷的,身上没有几根火柴,就像没魂一样。稍大点之后,我用卖蝉蜕的钱买过一个打火机,天天爱不释手,没事了就打着玩,陪了我好几年。

当然,小孩玩火不是一个好习惯,也出过事。一个冬天,因为家里火柴只剩下半盒,不敢下手拿,便伙同本家的一个弟弟,潜伏到寡居的大奶家里,偷了半盒火柴,然后便跑到本家的一个放柴火的闲院子,靠着一个硕大的棉花叶垛点了一小堆火(点火纯粹是玩)。小火堆引燃了棉花叶垛——这是五六岁的我们没有想到的。浓烟滚滚,很快就引起了与棉花叶垛紧挨的一户人家的注意,并大喊救火。我俩迅速逃离现场,吓得中午都没敢回家吃饭。好在棉花叶里掺杂着很大比例的泥土,浓烟很大但火势并不大,又扑救及时,没有酿成大祸。

那天到晚上回到家,被母亲一顿好打,被强迫保证再也不玩火了。但少年时代从来都没有与火分离过,只是不敢在村里乱点火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5912 2014-08-22 00:00:00 五 无标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