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闹的婚庆活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豫北农村娶新媳妇仪式虽然简单,但也是很有意思的文化活动,半大孩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凑热闹。 看新媳妇是男女老少都参与的庆典,几百口人的村,几乎是全村出动,胡同口、村街上都站满了人,新房里挤得水泄不通,院子里也像赶集一样。娶亲的自行车队,车把上绑着碗口大的红绿纸花或红布条,由壮年男子骑着,新娘子、娶女婆、送女婆都坐自行车。嫁妆很简单,柜橱、板箱、盆架及被子而已,由娘家找的年轻小伙子抬着送到婆家。 看新媳妇半大孩们并看不出所以然,也就是图个热闹。但晚上的闹洞房,却是半大孩们期待的大戏——他们要给新媳妇要“喜烧饼”。喜烧饼是新媳妇娘家陪送的吉祥物,吃了消灾辟邪。为了找到喜烧饼,半大孩们在新房里翻箱倒柜,把枕头套、草铺地(为了取暖装麦秸的布袋)里装的大枣、核桃、花生都给搜出来了,还是不见喜烧饼的影子。新媳妇最后交代:一来就交给她婆婆了。半大孩们便找到婆婆,死乞白赖地要,最后每人得到鸡蛋大小一块,才乖乖离去。 想喝喜酒,得投资送礼。那时候,大人一般送搪瓷脸盆、暖壶、被面、床单等,一件礼品十块钱左右,五六个或更多的人凑份子,每人一两块钱。半大孩们口袋里也没多少钱,舍不得下那么大本钱,每人对几毛钱,人多了买幅中堂对,人少了买一幅单画,也算送礼了。喝喜酒的时候大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入摊了。 喜宴也简单,把家里的房门都卸下来,用砖支起来,摆成几排“桌子”;凳子就更好迁就了,街坊邻居现有的小板凳、小马扎都借过来,再不够了就用砖代替。菜也不用盘、碗,而是用盆,半大瓦盆。菜一般有两种:一个凉拌白菜心,一个凉拌粉条,家境好点的会在白菜心里加一点豆腐丝。菜量倒实在,冒尖儿两盆,却经不住馋嘴人的吃,三下五除二便见了盆底。酒是被称作“一毛辣”的本地白干,一块钱一斤,穷家还要往里兑水;烟是几分钱一盒的赖烟,有的半大孩也会像模像样地抽上一支。酒具是瓷碗,一拨人用一个碗,倒多倒少全靠倒酒人掌握。半大孩们喝酒就是为了吃菜。酒席一开始大人们就给半大孩们规定:喝一口酒,才能吃一口菜。不少半大孩为了吃菜,喝得头大吐酒,洋相百出。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