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授治学”如何从理念到实践
禁设最低消费,好规定能否有好疗效?
自媒体不仅是浇自己“块垒”的酒杯
巨额行贿者不应“安然无恙”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授治学”如何从理念到实践

■街谈

近日,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北大、清华等9所高校的章程,两所国内最高学府有了“宪章”性质的自主管理规程。记者了解到,目前所有985高校的章程都已完成核准程序,教育部将陆续发布。从已经公布的人大等校章程,到刚核准的北大、清华章程,985高校的章程都突出了“政校分开”、“去行政化”的精髓。(10月9日《北京青年报》)

1916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革新北大,改革官僚作风,推崇“教授治学”,开启了“学术”与“自由”之风。1998年之后,“教授治学”理念重新回归北大,并写进了清华大学《章程》,在全社会呼吁“去行政化”的氛围下,这样的变化不是点缀,而是意味着一个新的“治学”时代即将到来。

不过,当此之时推行“教授治学”已非上个世纪的社会环境所能比,虽然蔡元培的“教授治学”经验或多或少可以借鉴,但是,时隔近百年的“教授治学”经验肯定难以适应今天的社会环境,所以,必须脚踏实地,根据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特点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授治学”路子。显然,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北大的章程是“师生共治”,学校将设监察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等机构,每个机构中都有学生代表。以北大的学术委员会为例,该委员会实行定额席位制,由选举产生的教授委员、学生委员以及校长与校长委派的委员组成。校长与校长委派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5%。限制了行政官员的比例,保证了教授委员和学生委员占绝大多数比例。从委员分配比例来看,实现了“去行政化”。

但在实际运作中,教授委员和学生委员能不能保证自主性、独立性,仍是一个问题。一方面,这涉及教授委员和学生委员的产生机制,当产生机制足够科学,选出来的委员能够代表大多数师生的意愿自主、独立行使职权,才能真正达到“教授治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选出来的教授委员和学生委员缺乏“免疫力”,不能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肯定不能独立行使其职权,则会成为行政权力的“傀儡”。

又如,清华大学的章程几乎全篇充满“自主”二字,看起来令人感到悦目和振奋,但是,如何保障“自主”成为实实在在的治学行为,还需要建设相应的机制,教授和学生的“自主权利”还需要制度保障;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建立这些机制和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因此,尽管高校文理头牌都把“去行政化”融入章程之中,但这还只是一种设想,有的甚至是概念性的,将其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探好路,需要改革者具有开拓精神,必要时还要有牺牲精神,因为与行政权力博弈,难免会受到一些掣肘和委屈,要吃很多亏。□李冰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5722 2014-10-10 00:00:00 五 “教授治学”如何从理念到实践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