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冬交替时节,又到了每年脑中风的高发期。其高发病、高死亡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让人们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记者采访专家,列出中风“小信号”,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及家族病史等的高危人群,可要看仔细看清楚哟。 郑州晚报记者 刘书芝 门诊 “七高”人群易中招 郑大二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侯立维说,脑中风最爱“七高”人群,即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高体重、高脂血症、高尿酸、高胰岛素抵抗人群。而且,肥胖人群患脑中风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人。另外,有心脏疾病史、吸烟酗酒习惯、家族遗传史的也是高危群体。 这其中,尽管年龄是脑中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高危人群只要了解脑中风的防治知识,积极改变危险因素,是可以防止和推迟脑中风发生的。 剖析 典型中风有“三偏症”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中风患者症状往往不一样,有的人话说不清楚,有的人一侧手脚不会动,有的人嘴歪眼斜……为什么同样是中风,表现症状却不一样呢?侯立维解释说,“如果中风发生在脑干,患者死亡的可能性非常高;发生在管运动的功能区,会出现半身肌肉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半身不遂;发生在语言区,则讲话会出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中风发生在哪儿,哪儿就会出问题。而概括来讲,典型的中风有“三偏症”的特点,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提醒 中风“小信号”要知道 脑中风的发病通常有一些先兆表现。“在门诊上我们通常会要求患者做几个简单动作,以此来辅助判断,比如要求患者笑一下,笑时如果一边嘴角没有正常抬起或者两边不对称,就说明有中风先兆;要求患者说一个简单的句子,看能不能说清楚;要求患者举起双臂,将两臂抬平,如果两只手无法达到平衡,也是中风的征兆。还可以让患者伸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者偏向一边,也有可能是中风的征兆。”侯立维说。 侯立维说,脑卒中发生后的6小时为治疗“黄金时间”,因为此时脑细胞尚未坏死,瘫痪的肢体有恢复正常的可能;而一旦超过6小时,就会增加救治的困难。 预防 喝水步行缓慢起床 侯立维认为,遏制脑中风,关键是做好早筛查、早防治,特别提醒“七高”人群要多留心。 “缺水是发生中风的重要诱因。”侯立维指出,这是由于缺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中风的发生。 因此侯立维建议,中年人应强化随时喝水补充的概念,老年人和中风高危人群更要养成不渴也适量喝水的习惯。最简单的办法是: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另外,还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并进行适量的运动。 早上睡醒后,特别是老年人可以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坐起后靠在床上进行短暂的休息,这也是预防中风发生的方法。除了生活起居,侯立维说,情绪控制对于预防中风同样重要。情绪不稳或过于激动,易引起血压波动,也易诱发中风。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