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著名教育家王广亚郑州办学记
两个成功的作品
1928年,郑州撤县建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个成功的作品

□谢遂莲(原郑州博物馆馆长)

2014年12月28日是郑州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15周年,我拿出15年前写的一篇心得体会以示庆贺:

在这近20年里,我自认为有两个成功的作品,是合著,不是独著,但我是其中重要作者之一,感到非常高兴。

20年中两个成功的作品之一是有一位自己满意的女儿。她是我和丈夫30岁才有的唯一的孩子。年龄大才有孩子往往娇惯,但在女儿20年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上小学和上初中时我陪她到学校报过到,除此之外,再没有接送过她。可以这样说:自从女儿出生后,洗洗涮涮、做吃做穿都由母亲和丈夫承担,女儿的爷爷、奶奶、小姨和姑姑都曾帮忙带过她,我所做的事只是给她母乳。女儿一岁多上幼儿园,是她爸爸把她送到厂幼儿园。开始的一周,她站在幼儿园大门后能哭到爸爸去接,即使那样,我从没有给过她一次可以不去的机会。女儿两岁时,我出差27天,晚上9点多到家,她已经睡了,叫醒后,睁开眼,看了看,叫了声“阿姨”,那个声音以及她认出是妈妈后那种不以为然的表情,使我始终无法忘记。女儿六岁到中原路小学上学前班,离家有两里多路,都是她爸爸上班前绕一段路把她送到学校,下课后自己走路回家,我从来没有接送过一次。就是那年的冬天,有一次突然下起了大雪,路面结冰,女儿放学回家,路上一步一滑,摔倒多次,哭着不敢走,是一位好心人看她实在走不成,拉着手把她送到家门口我都不知道。送她的人走了,下班后女儿告诉我经过,才意识到自己确实如我单位一位同志说的“不是一位合格的妈妈”。就是这样,在丈夫、家人及社会的合作培养教育下,女儿顺利地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还考入了统招大专,尽管学校档次不高,但我已经非常满意。以我的付出而论,是大丰收的成果。由此,深深体会到了我的师长教给我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我深信,我的女儿从我的言行中一定能够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另一个作品是建成的郑州博物馆。年底将要对外开放的这座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铜方鼎为原始造型,上覆圆形钢制屋面,形成“天圆地方”效果的建筑,是党中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1997年市政府把建设博物馆列入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市计委、市规划局及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设计单位及各施工单位的通力合作,经过两年的建设,以她独具本地区古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巧妙结合的新颖别致的建筑风格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作为建设单位的郑州市博物馆,为这座建筑能拔地而起,经历了不少磨难,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从1988年准备建文物仓库开始,经过规划、征集方案、立项、设计、先期征地10亩多,到1991年建成文物库房。1992年突接停建消息,并且一停就是五年,这五年中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做工作、不断争取,终于在1997年又获准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征集方案、拆迁等工作,并于年底奠基进行主馆展厅建设。这中间前后经历了三任书记、三位副馆长及全馆同志共同齐心协力的工作,作为馆长,由于11年中都由我主持参与,大家多把功劳记到我头上,我非常感谢。但我知道,这是多少人辛劳的成果,更是社会大环境,是机遇,是我们遇到了一位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市长。我不会忘记,是市长到北京时,曾几次亲自到国家文物局去争取资金;是市长到上海后,参观上海博物馆后对郑州博物馆的陈列布展提出了要求;是市长在博物馆布展中出现资金困难时,提出了请在郑的房地产公司冠名布展的主意,并一举获得成功。这样既解决了博物馆陈列布展的资金问题,又使有关企业获得了广告效益,还为今后筹资办公益性事业走出了一条路子,并取得了经验。

郑州博物馆的建成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老生子娇”这四个字的情感和含义,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及晚上睡觉前不转转看看这座建筑,就心中不踏实。那种感觉就是五十岁得一娇子也不过如此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2683 2014-11-07 00:00:00 五 两个成功的作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