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沧桑百年司赵火车站
绿城飘书香
人民路的
前世今生
两条商街运作起百年郑州商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飘书香
——郑州图书馆百年发展回顾

□张万钧(郑州市文史专家)

1920年,郑州基督教青年会在福寿街设立了一间书报阅览室,陈列有几份报纸及杂志和少量图书,约200本,供市民进入随便阅览,这可谓郑州有公众阅览室之肇始。

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后,设立郑州市,加强经济发展,并进行一些文化设施,于小西门外今阜民里一带开辟平民公园,在公园中建立平民图书馆,设立了书报阅览室和儿童图书阅览室,书刊不外借,所有藏书连期刊在内,有3000册左右。这是郑州图书馆之滥觞。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军获胜占领郑州,撤销郑州,仍名郑县。在平民图书馆基础上改为郑县图书馆,迁至西大街设阅览室。不久改为郑县民众教育馆,业务有所扩大,藏书曾达一万册。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众教育馆恢复,但已远不如抗战前的规模,仅开放了二间房的书报阅览室。由于国民党热衷打内战,军队向地方征粮派款,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民众教育馆每况愈下,馆舍被军队占用,小小办公室又由县妇女会、国立十中、联合通讯社几家挤在一起使用。阅览室则被国立十中作粮库占用,只好闭馆。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次日,宣布成立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8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对旧政权所属机构进行接收,派出老干部巴南岗接收民众教育馆,并任馆长。原民众教育馆职员谷在田对接收非常支持,遂参加革命,积极配合筹备。11月16日,郑州市人民教育馆正式成立,首先在原民教馆开放书报阅览室(今管城街南口路东原红旗大楼处)。不久即迁往大同路东头原国民党三青团团部旧址,临街五间房成为一个可容纳六七十人的大阅览室。刚刚成立,图书报刊十分缺乏,为了扩大宣传和满足读者需要,巴馆长出主意,请示市政府,发函给全国各老解放区书店、报社等单位,请求捐助图书报刊支援新解放城市的文化建设。短短几个月,藏书已达三万余册。有了这些资本,人民教育馆不仅在大同路设立了图书外借处,还在当时郑州一、二、三区设立了三个分馆,都开辟了阅览室和借书处。加之郑州新华书店成立,新书也源源不断购进。图书馆事业达到空前繁荣。1951年人民教育馆更名人民文化馆。1953年3月图书馆由文化馆中分出,单独成立郑州市人民图书馆,同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后来,市人民图书馆改名郑州市图书馆,截至“文革”前夕,郑州市图书馆藏书已近30万册,馆舍面积扩大至2000余平方,工作人员增至18人。图书馆房舍系民国初期建造的老房,1966年3月,临街主楼东山墙突然出现由底到顶宽达数厘米的裂缝,图书馆遂即闭馆。不久“文革”开始,图书馆一连数年无法开放。二层的主楼旧房拆除后,至1969年改建为三层楼,开辟了一个阅览室。

“文革”后,在大同路东头四十余年的郑州市图书馆,因无发展余地。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南阳路大石桥路东建立新馆。1991年动工,至1993年完工,崭新的图书馆正式开放。这时的图书馆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藏书近60万本。中央领导人宋任穷、彭冲及省市领导,人民解放军老将军孙毅、魏传统,著名学者和作家、书画家任继愈、姚雪垠、李霁野、魏巍、李準、陈天然等均送来题词和书画祝贺。

进入21世纪以后,郑东新区建设蓬勃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于郑东新区建立新的郑州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又改名为郑州图书馆,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市最大的文化事业投资,共占地76亩,投资6.1亿元,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规划藏书24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3000个,成为河南省现有最大的图书馆建筑。

我遥望着郑州图书馆高耸入云的建筑,回想了从建国初期仅有二间瓦房,二十个左右座位的人民教育馆,到市图书馆成立时,仅有200平方米馆舍,6个工作人员,发展到今天建成了一个拥有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的大图书馆,加上继续开放的大石桥图书馆老馆,服务面积已超过8万平方米,拥有近200个工作人员。这一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无慷。

郑州市百年来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不也是这样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1392 2014-12-12 00:00:00 五 绿城飘书香KeywordPh——郑州图书馆百年发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