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沧桑百年司赵火车站
绿城飘书香
人民路的
前世今生
两条商街运作起百年郑州商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民路的
前世今生

人民路的

前世今生

□廉春融

(郑州市老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人民路在省城郑州是一条引人注目、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重要街道,它记载着当时“老郑州人”的青春年华和劳动汗水,又是省会迁郑前夕苏联专家为郑州设计城市规划、后被否定,唯一留下来的一条“歪打正着”的路。

人民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郑州版图上是找不到的。它的位置原是老市区天成路北边一片荒凉废墟。省会迁郑的决定传出后,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出现一支支义务劳动大军。当时的干部都很年轻,市长、市委书记也不过30来岁,劳动起来都唯恐落于人后,到处呈现出欢声笑语、热火朝天的场面。

在专业市政建设技术人员指导下,经过无数义务劳动大军的辛勤劳动,不久,一条崭新宽广的定名为“人民路”的柏油马路出现了。但人们在欢呼之余发现,人民路竟是一条没有按照“经”、“纬”方向设计的“邪”路。这使当时参加人民路基础建设者和广大市民摸不着头脑。

事后,在一次对郑州老市长王均智的采访中才得知人民路的历史背景。

王老说,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穆欣为郑州设计的城市规划是以火车站为大门,以人民路为轴线,就像太阳的光芒射向四方;这样看起来好像很壮观,但周边的道路和建筑物走向,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就变成“邪”的了。1953年春,省委书记潘复生来郑州视察建设中的省直机关工地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把采光好、坐北朝南的房子称为堂屋、正屋,其他朝向的则视为次要的房屋。如果把整个建筑群和街道都建成斜的,就会导致大多数的房屋冬季向阳时间短、采光差,同时不好辨认方向,不利于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潘复生书记还说:学习苏联的经验要与中国的国情、民情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模仿。最后他要求立即停止施工,重新规划,改“邪”归“正”。这才有了行政区“经”、“纬”分明的街道和棋盘式的建筑格局。人民路因先建一步,才保留下来。

省会迁郑后,人民路的基本建设发展很快,柏油路面还未全部完工,河南省博物馆(现已迁农业路)和省新华书店,还有省中医学院,风雨球场,郑州电池厂,郑州公共汽车公司,工人新村,第11中学等先后落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钟声,金碧辉煌的紫金山百货大楼,宽阔明亮的省中医院新门诊楼,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多种比赛功能的郑州体育馆,丹尼斯百货,百盛影视城,郑州“老三记”合记总店,河南食府,郑州烤鸭总店等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方便美化城市人民生活的三角公园、人行天桥也在这里建成。在那里高竖着商代大型铜方鼎的雕塑,更给人民路增添了一种悠远古朴的色彩。接踵而来的“建设大郑州”的春风,“四桥一路”、“地铁一号”,又把人民路拓宽拉长,使它南起“百年德化商业街”、“革命圣地-二七纪念馆”,商城、华联、亚细亚,北通人民大会堂、河南饭店、大商新玛特、大河锦江、河南电视台、黄河迎宾馆、公路黄河桥,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融文化、体育、卫生、商业、交通为一体的畅通无阻、铺满阳光的大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1394 2014-12-12 00:00:00 五 人民路的<BR/>前世今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