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喷水驱露宿者”驱散了城市之美
比借踩踏正名更可怕的是说理教养欠缺
互联网银行
当是大众创业银行
微博郑州
迎检岂能成为“谍战片”
f0106zc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比借踩踏正名更可怕的是说理教养欠缺

社会评谈

此前有媒体报道,位于陕西西安的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组织学生在平安夜集体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要求学生不盲目崇洋媚外,封校禁过圣诞。上海踩踏事故发生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其官网首页刊文《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文中称,严重的惨剧正是在看似正常的时尚的节日狂欢中发生。(1月5日中新网)

上海踩踏惨剧,令人痛惜不已。各方面的反思亦在迅速展开,只是之于公共舆论场,这样一种借助惨剧反证自身学校管理正确,不让人过圣诞节的英明,却让人顿生愤慨。

踩踏在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不让学生过圣诞节在前。这从逻辑链条上来说,二者不构成所谓的因果关系。并且,在上海踩踏事故未发生前,这家学院的口号是保护传统文化。现在风向一转,节日引发的公共场所安全问题成为热点,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又及时调整策略,竟大言不惭声称其先前所为恰是一种光明的预见。比如这篇文章中声称,不发生在上海也会发生在其他地方等等,借口事故为自己洗地的投机心理暴露无遗。

事实上,封闭式管理,不让学生出去过节,的确有可能预防学生卷入重大安全事故,但这实在荒唐可笑。刀有杀人的危险,能杜绝平常百姓买菜刀切菜?开车上路有出车祸的危险,能禁止人们开车?更不要说,坐轮船、坐火车、坐飞机的事故概念,按照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逻辑,岂非通通要拒绝?

横贯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声明里的思路是一种死不认错的流氓逻辑。你跟他讲保护传统文化不必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他跟你讲重大公共场所要注意节日安全。你跟他讲怎样防范公共场所的群体风险,他跟你讲过外国节日出事是一种必然。不论多么扯不上关系的事儿,到了这所学校这儿,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能成为其百分百的论证理由。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事件传播率提升,公共舆论场中的公共对话也与之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类似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对话之中不讲逻辑,不讲理性的粗鄙之气亦与之增长。著名学者徐贲在《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中认为“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桎梏”,可以想象的是,类似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以踩踏悲剧自证正确的流氓逻辑上升为一种教育文化理念,并长期实践,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粗鄙影响?

借踩踏惨剧自证正确事件再度提醒我们,好的公共空间更需好的公共说理文化支撑。不讲逻辑,各说各话,抑或变着法子粉饰自我,虽然只是传播了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在网络上的影响也只是博人一乐,但反馈之于一所学校,戕害的则是受教育者的心灵,对人才的培育是一种扭曲。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作为一所学校,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公共说理教育方面理应起到表率作用。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6363 2015-01-06 00:00:00 二 比借踩踏正名更可怕的是说理教养欠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