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的市花与市树
老郑州的婚俗
f0123f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郑州的婚俗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庞倩华(郑州民俗学硕士)

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富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婚俗文化。郑州旧时婚礼十分注重传统,一丝不苟按照“六礼”操办,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恋爱逐渐取代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也在婚俗的发展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纳采

现在称之为提亲。

虽然现今多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而结婚,但大部分还需要有媒人即介绍人在中间牵线搭桥,即便是自由恋爱,多数也要请媒人象征性地走一下提亲过场。介绍人认为男女二人般配,便向双方提亲介绍对方情况,男女双方如果愿意见面,介绍人就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双方互相满意,以后就会自行交往,进入谈恋爱阶段。

问名

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

如今,这一礼节演变成为看看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合与不合。如:“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等等,毫无科学道理,却又人人忌讳。

纳吉

现在称之为订婚。

男女交往相处一段时间后,相互满意后就可以定亲了。举行订婚仪式,日子一般选在双月双日。在城市,一般是双方父母见面,商谈一下孩子结婚的大概时间及一些具体事宜,同时男方父母送给准儿媳红包和一些衣物,亲事就算定下了。

纳征

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

郑州人又叫送彩礼。一般由女方家提出要多少“礼银子”,有现金、绸缎布帛、金银玉器、家具器物等。随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变化,婚姻彩礼也发生了变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条织贡呢裤子,一件条绒褂子,就数上乘。五十年代,苏联花布(棉布)、花并蓝(天蓝棉布)、水月蓝(浅蓝棉布)上衣,黑条绒裤子。六十年代,凡呢丁、精纶华达呢、条绒都备受青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则送一本《毛主席语录》。七十年代面料为毛哔叽、华达呢,而且上下四套。八十年代,除里外四套涤纶衣服外,还注重家具摆设,“三转一响一咔嚓”(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照相机)和“二十四条腿”(家具中的大衣柜、高低柜、五斗柜、沙发、茶几)是必备之物。九十年代,陋习更甚,索要礼银多则上万元,少则也四五千元。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样样俱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彩礼的数额也相应的又增长了许多。

请期

俗称“送日头”或称“提日”。

郑州人称为“看个好儿”或“定日子”。看好儿就是选定结婚的好日子。吉日选定后,男方把测定的吉日写在红纸条上,男方一位长辈送到女方家里(郑州人叫“送好儿”),同时商议筹办婚庆典礼的具体事宜。送好儿时间上有讲究,一般双月双日。

亲迎

俗称“迎亲”。

旧时娶亲富人用轿子,穷人多骑毛驴。五六十年代多用大轱辘马车,苇席搭篷,篷顶搭红毡,七八十年代用手扶拖拉机、汽车,现在普遍用豪华轿车。郑州有“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的说法。“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男方家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老郑州人都知道,郑州青年男女结婚的典礼仪式一定要在中午12点之前举行。民风认为正午前新人拜罢天地,大吉大利。

婚礼三天后,新人回门看望娘家父母,也称“归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双方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才能得到公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婚俗礼仪逐渐向删繁就简、节俭新颖的习俗演变,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甚至裸婚应运而生,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新习俗的风尚。当然,也有人大张旗鼓举办土豪式婚礼。豪车车队阵容、新娘穿金戴银、现金黄金彩礼展示、豪华奢侈婚宴、明星名人助阵的亲友团队等,这些以炫富为目的的婚礼形式除了赚足眼球,已与礼仪之邦的“礼节”大相径庭,与婚俗的礼仪文化相去甚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1968 2015-01-23 00:00:00 五 老郑州的婚俗KeywordPh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