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创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易地搬迁拉动扶贫开发
司机私装“小老虎”将被“炒鱿鱼”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易地搬迁拉动扶贫开发
三大主体 三年行动

核心提示:2014年坚实走过,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三大主体”工作成效显著,郑州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三年的发展变化,数字是最直接的表达。本报推出“三年大盘点 数字看发展”栏目,通过一组组数字折射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坚实成果,折射百姓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真切感受和幸福生活。

虽是寒冬,但大山深处的登封市范家门却春意盎然:自家民宅,正改造为休闲会所或农家宾馆;四周山坡上,各种果木错落有致……2014年6月,该村与深圳华鹏飞公司签署协议,三年投资近3亿元,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的范家门全新打造,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这种对贫困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借助原有自然资源开发旅游的模式,是郑州市对扶贫开发的一种探索。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万人,整村推进89个,分别占目标任务的221.4%和148.3%。

调查显示,我市贫困人口大都散居于穷乡僻壤,道路崎岖难行,特殊的条件使得农业发展 “望天收”,求学就医更是难上加难。三年来,我市将扶贫开发纳入郑州都市区建设,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在坚持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并重、转移就业与增收致富同步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三年来,我市扶贫搬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完成搬迁10258人,2013年完成22357人,2014年已安排27160人,合计完成约6万人。

对于不适宜易地搬迁的贫困地区,我市实施整村推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来,全市共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05亿元,对8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8亿元,修建田间道路153公里,新打机电井210眼;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因地制宜,鼓励产业扶贫,并着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能力。新密尖山乡田种湾村,借助河南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外力,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化社区,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游、高山小镇风情游和观光型农、牧、果业等各种产业综合体,大量安排当地劳动力就业,使每个劳动力年均收入直线上升。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近年来社会扶贫撬动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17亿元,带动了贫困地区旅游、养殖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朱华 通讯员 谢鸿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2470 2015-01-24 00:00:00 六 易地搬迁拉动扶贫开发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