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破除“唯论文论”
应成高校教改样本
为了郑州的蓝天,不放鞭炮可好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0210jbd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破除“唯论文论”
应成高校教改样本

破除“唯论文论”

应成高校教改样本

2014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的,也同样可以评上教授。(2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不以GDP论英雄,在当今社会已形成共识。然而,在现今的高校,学术GDP,不仅主宰着教师的职称评审,而且左右着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特别是,高校在狂热追求学术GDP的背后,凸显出的是教学边缘化、学术功利化。相形之下,湖北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论”,不再“以学术GDP论英雄”,抓住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其样本意义不容小视。

不可否认,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已成一种潜规则,越是名校表现得越突出。教学边缘化,学术功利化,在高校中形成了恶性循环。众所周知,教师从事教学,只是在挣应得的那份工资;从事学术研究,不仅可以争得巨额的科研资金,而且易出成果,可以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并在职称晋升中占主导地位。可见,学术至上,“唯论文论”,实际上已经牢牢主宰了高校的地位与方向。

再看高校职称评审。因教学成果短期内无法出数字政绩,而在考核中被弱化,甚至忽略;代之以学术GDP“唱主角”,比如,申请多少项目,发表多少论文,获得多少经费等,成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教师变成科研的“打工仔”,越来越脱离教师教学的本位,也脱离了大学育人的本质。更为严重的是,量化的数字指标所带来的焦虑,使一些教师冒险在数字上造假,甚至剽窃学术论文,不惜恶化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

因此,高等教育改革,首先当从职称评审开始,应摒弃对学术GDP的盲目崇拜,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比如,学术和教学,只是考核的一个方面,不再具备决定一个教师职称晋升的压倒性重要性。德才兼备自然是理想的晋升标准,但“德”应在“才”之先。“君子不器”,为师者不必是“学术专家”,但必须厚德载物。特别是,在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教育改革方向的当下,只有让教学的归教学,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只有高校领导带头教学化、务实化、草根化,才能示范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并重的本位。□张西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7224 2015-02-10 00:00:00 二 破除“唯论文论”<BR/>应成高校教改样本KeywordPh